据说,只要是中国叫得上名字的城市,都会有这样一个神秘组织,那就是沙县小吃。作为国内“餐饮三巨头”之一,沙县小吃不仅开遍了中国的大街小巷,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你同样可以看到吃豆人一样标志的沙县小吃。截止2019年底,沙县小吃在全国开了大约8万多家门店。这个数字,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三者加起来也打不过,妥妥的快餐界巨头。
便宜的价格,丰富的食材,也让沙县小吃成为了无数城市夜归人的深夜食堂。那么,沙县究竟在哪里?当地人为什么要跑出来做小吃?为什么他们能把店开遍中国?触摸品质,发现未来,欢迎收看十万个品牌故事之《沙县小吃》。
故事开始前,品牌哥想先做一个小调查,就是在你方圆五公里之内必定会有一家的沙县小吃,到底有没有人从来没有吃过?
不过,无论你有没有吃过沙县小吃,你都一定在江湖里听到过它的传说。沙县小吃,顾名思义,是起源于沙县。沙县隶属于福建省三明市,因为临近河道,交通便利,故而人来人往之间,沙县便成为了闽西北重要的商品周转地和南迁中原人落户的首选。不同民族的人在这里汇聚,饮食文化自然也相互碰撞迁就从而造就了饮食文化的碰撞融合,逐渐孕育出了口味独特属于沙县自己的小吃特色。不过,此时的沙县小吃还像一名养在深闺的少女,名声不大,并不为全国人民所知,全国大街小巷也还没有被沙县小吃占领。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沙县轰轰烈烈地开展旧城改造运动,但建房所需的钱不是一笔小数目,普通家庭难以承担。一筹莫展之际,一种民间“标会”兴起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种标会是古时闽南地区一种常见的民间集资方式,参与者不仅可以享受低息乃至无息贷款,还能在标会结束后,获得丰厚收益,有点像今天的 P2P。成立之初的标会,确实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帮助不少人修建了宽敞明亮的新家。但众所周知,一件事当利益大于风险,大家就会铤而走险,试图搏一搏,所以当时能带来丰厚收益的标会爆火。 据统计在整个沙县县城,60%以上的家庭都参与了标会,农村更是恐怖,高达80%。金钱很快迷失了人们的双眼,渐渐的标会集资规模越来越大,入会门槛却越来越低。许多赌徒见有机可趁,便混入标会,众筹赌金,为标会的崩盘埋下引线埋下伏笔。
终于在1992年8月,平地一声惊雷,标会八大会头卷款潜逃。一夜之间,无数人暴富的幻想化为了泡沫,为了躲债,许多人选择远走他乡。而走出去也要生活,所以做小吃就成了很多人的首选。毕竟沙县制作小吃的手艺代代承袭传承,不管男女老少,都会做几样特色美食。而且小吃店所需设备不多,启动资金低,很快能开起来。
如今沙县小吃的领军人物邓世奇,也是当年的负债跑路人之一。当时他和妻子一无所有地来到厦门,一无所有,摆开两个炉子,撑起一大块塑料布,小吃摊就算营业了。当时的南方,伴随着九十年代的下海热潮,迎来大量人口的迁徙。初来掘金的“打工人”囊中羞涩,对食物要求也不高,只求能够果腹。这样一来定位“一元进店,二元吃饱,五元吃好”的沙县小吃,可以说完美地契合了他们的需求,二者一拍即合,相互供养。沙县小吃的霸业,也由此缓缓拉开序幕。
沙县小吃能开遍全国,除了得益于彼时大量的人口迁徙,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物美价廉。对于当时的食客们来说,沙县小吃吸引他们的就是朴素的店面,简陋简单的菜单,实惠的价格。沙县小吃的定位就是即使你收入微薄,也总能在这里填饱肚子。
近几年拼多多依靠低消费人群迅速崛起,互联网大厂也纷纷下沉,意欲占领小镇。比起这样看起来来,沙县小吃早就明白了拥有庞大底层用户的重要性,拼多多还得喊人家一声前辈。那个时期,很多外出躲债做沙县小吃的人都赚到了钱,不仅还清了债务,还陆续回村盖起了房子。由此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沙县人踏上了外出求富的道路。
前面我们说过,沙县小吃能发迹,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得益于当时大量南迁的人潮,并抓住了他们的胃。但要知道,中国最不缺的就是地方小吃。在沙县快速扩张的那几年,主打川味的成都小吃、宣扬清淡的广州小吃、独爱面食的山西小吃,都曾在市场上掠土开疆,好多知名度甚至远远高于沙县小吃。可在随后的发展中,沙县小吃很快后来居上,渐渐成为了小吃品类中家喻户晓的品牌。
这背后最大的推手,其实是当地政府。
当时,沙县政府正在苦苦探寻寻求解决三农问题的良方。虽然扶持了一批乡镇企业,但管理问题、市场问题再加上没有技术、人才、资金的支持,使得这些企业举步维艰。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投入少、技能要求低,市场在外、需求广阔的小吃产业开始进入沙县政府的视线。
1997年-1999年,沙县政府针对小吃就设了三块牌子:沙县小吃同业公会、沙县小吃办、沙县小吃业发展服务中心。同时,在各乡镇(街道)也都设立小吃办,为沙县小吃的发展出谋划策,并直接要求乡镇干部带头外出开小吃店。除此之外,对于外出经营小吃的农民,政府还免费提供技能培训,协调金融机构为小吃业主提供贷款。为推广小吃,沙县政府还先后组织到上海、杭州等地开推介会,鼓励沙县人“攻城略地”。2004年沙县小吃打入上海市场时,店主开一家店,县政府补贴1000元。2007年,沙县小吃打入北京市场,前100家店,沙县政府每家补贴3000元。这一系列紧锣密鼓的政策支持之后,沙县小吃在全国快速扩张,沙县人的足迹迈出了福建省,往南走向广州深圳,往北奔赴北京上海,就这样一步步把沙县小吃带到了全国。
在不断扩张的过程中,除了资金技术支持,沙县政府还在全国多个城市设立了专门的联络处,。专门为沙县人服务,提供“情报信息”。上传下达、证件获取、纠纷调解、业务投诉等等问题这些都可以找联络处。一些新手不会找店面,联络处也都会出面帮忙。每天,沙县小吃联络处的官方微信都会发布一两条店铺转让信息,写明店铺位置、转让价格、转让原因等,以供想开店的沙县人选择。
截止到2016年,沙县小吃从业人员已超过6万,营业额超过60亿,经营纯收入超过8亿。沙县小吃成为了沙县这座偏远小城最出色的名片。而作为一个地域性餐饮小吃,在推进的过程中,沙县小吃也会根据区域口味不同,做好地域平衡。如鲁菜偏咸,青岛的沙县小吃便多放盐;滇菜嗜辣,昆明的沙县小吃里常加红辣酱。也有的店主会在沙县小吃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情况,加上一些简单并且被大家熟知的美食——比如黄焖鸡米饭和过桥米线,实现多种经营。
说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最爱沙县小吃的哪一个单品呢,是蒸饺党还是馄饨党呢?
近些年,沙县小吃逐渐走出内陆,2010年5月,沙县小吃登陆台湾。11年进入澳门;甚至近些年在国外,你同样也可以看到沙县小吃的身影。16年在日本开店时,5小时营业额就突破了20万日元。不仅是日本,18年沙县小吃进入美国时,同样引起了美国人民的热烈追捧。开业第一天,仅仅营业了3个小时,就因为客人太多,准备的食材全部售空而提前关门。此外,在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也都已经有了沙县小吃的足迹。甚至有许多人把沙县小吃称为“中国版麦当劳”。
不过,要想成为真正的“中国版麦当劳”,沙县小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就是门店山寨化问题。虽然早在1997年,沙县小吃同业公会成立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申请注册“沙县小吃”的商标。但按照《商标法》规定,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不得作为商标;而且,小吃是一个涵盖很广的品类,是通用名称,仅有通用名称是不得作为商标注册的。所以沙县小吃这四个字,目前是不被法律保护的。
因此马路上各种“沙县风味小吃”、“沙县特色小吃“的招牌随处可见。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共有8.8万余家沙县小吃店,但这其中由沙县人经营的店不超过三万家。而其中经过沙县小吃同业公会认证的名优店和标准店更是不足一万家。所以下次你当走进一家沙县小吃,发现食物难吃,不要急着吐槽店主铺不讲武德,因为很有可能是你进了一家假店。
其次别忘了,咱们天朝美食博大精深,同为小吃界霸主的黄焖鸡米饭、兰州拉面也不是吃素的,大家都有自己的死忠粉,所以沙县小吃的压力还是很大。再加上近些年,小吃产业渐成红海,一些老牌餐饮集团和在资本加持下的新兴餐饮集团纷纷下海,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的经营,对沙县小吃也造成了一定冲击。
最后,关于如何区别“真假”沙县小吃呢?品牌哥教给你一句暗号,只要点餐时,在店主耳边低声说一句,“一曲忠诚的赞歌”,即可确认店铺真假,亲测有效。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dat.com/2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