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方便分析,先概括梳理下1000年来,京津冀地区区划沿革。
宋金时期燕赵地区的州军混乱,所以元朝时期为了方便管理,进行了调整,建立了路级的区划。延续到元明时期,除了大都路(顺天府)以外,冀东有永平路(府),冀中有河间路(府)、保定路(府)、真(正)定路(府,今天之石家庄),冀南有顺德路(府)(今天邢台)、广平府(今天邯郸)、大名路(府)。后从河间府分出天津府,因清东西陵的关系从永平、保定分出遵化、易州两直隶州,在正定府东部增设深、冀两直隶州,另外在冀中地区还增设了赵、定两直隶州。再后来天津府逐渐演变为天津地区、天津直辖市(当然天津的县多一半是属于顺天府的)、河北省廊坊市和沧州市,沧州市的另一半主要继承的是河间府。深、冀两直隶州逐渐演变为今天的衡水市。大名府则消失在历史洪流中,只有河南的濮阳还有大名府的一点影子。
冀东地区秦皇岛、唐山两个新城市的崛起取代了永平府(卢龙)和遵化州。冀北地区,明清时期一直是农耕和游牧民族交错带,因其战略位置重要,曾几何时也是省级大哥,张家口的前身是宣化府和口北三厅,承德府在清朝时候曾作为帝国陪都的地位。
冀中南地区保定、石家庄(正定)、邢台、邯郸(广平)元明的时候就是路、府的地位,而冀东南和沿海地区的秦、唐、沧和廊坊、衡水则经过了几百年的演变聚合。
明清时期京师(直隶)的府(直隶)州现在完全消失沦落为县的是定、易、赵三州和大名府(沧州可以认为是河间府迁治,冀东秦唐可以认为是永平、遵化迁治)。定、易主要是并入保定。赵州则分别入石家庄、邢台,大名府则为冀鲁豫三省瓜分,今天邯郸主要是旧广平、大名的属地。
解放初期,京津冀范围内存在两个直辖市、3个省,3个省会,通州、天津、唐山、承德、张家口、保定、定县、石家庄、衡水、沧州、邢台、邯郸共12个专署,但衡水、定县存在没多久就撤销了,所以20世纪50年代末,河北省范围内有2个直辖市10个专属(通州、天津、唐山、承德、张家口、保定、定县、石家庄、衡水、沧州、邢台、邯郸)比现在还少一个衡水(冀东地区可以认为是天津专区翻牌为廊坊,秦皇岛占用了通县的指标)。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通州并入北京,天津市直辖下放给河北省做省会,与天津专区合并(在市、专合并以前天津、沧县两专区已经合并),撤销邢台专区分别并入邯郸、石家庄,一下子干掉一个直辖市四个专区(通县、天津、沧县、邢台),至此解放初的12个专区已经被消灭一半。
京津冀地区只剩下一个直辖市和一个省,省辖7个专区(市):冀东,天津、唐山,冀中南,邯郸、石家庄、保定,冀北,张家口、承德。
六十年代初,邢台、沧州、衡水专区相继恢复,省辖专区(市)的数量达到10个,天津重新成为直辖市的时候,留在了河北省一部分县——即廊坊地区(可以看为地市分设),河北省仍然辖10个专区,京津冀有2个直辖市一个省,10个省辖专区。
80年代初,唐山专区分为唐山秦皇岛两个地级市(也可以看为地市分设),至此河北11地市的框架形成。在八十年代设立地级市的浪潮中,除了已经成为地级市的唐、秦和成立较晚、规模较小的衡水、廊坊(可以看作是天津地区的分设)地区外,其他地区都经历了地市分设、地市同城、地市合并的过程。曾经存在过石家庄、保定、张家口、承德、沧州、邢台、邯郸七对地市同城分设,更有甚多达省辖18地市,但存在时间并不长,也就10几年,九十年代以后都相继地市合并,而后撤地设市的廊坊、衡水则直接整地改市、市改区一步到位。
进入21世纪,11个地级市为了缩小城市发展和城乡二元化,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县区调整,撤县设市,2017年4月国家战略的雄安新区设立,让原本激烈的冀中地区再掀波澜。京津冀3+2区域格局形成。
回顾历史,我们理清脉络,下篇继续讨论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dat.com/2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