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爱路上套路多,一不小心就口袋空空,年轻人们千万要当心。
一个小伙在社交App陌陌上闲逛,遇到了一个热心“月老”,邀请他去相亲。在月老刷礼物才能赢得好感的劝说下,小伙一小时里给素不相识的女方刷了2898块钱礼物。他感觉被骗了,月老却说,不继续刷礼物,就意味着相亲失败,男网友拒绝再被割韭菜,然后,就被月老和女方一起拉黑了。
陌陌官方的回应模棱两可,一方面说承诺成功交友、诱导送礼的行为属于违规,要严厉打击,另一方面说,房间内交友承诺、送礼是用户个人行为,让他们最好不要参与,谨防上当受骗。
这就奇怪了,很多平台设置点赞按钮,不就引导用户去点,同时也能给自己反馈吗?那陌陌设置直播间机制,自然能想到有人在里面聊天刷礼,要求用户自我辨别、自我克制,有点又当又立了。
喜欢就刷礼物,不刷就是路人。这种模式,网友和主播还差不多,哪里像是要相亲的两个人。给主播刷钱起码还是你情我愿,后者就满满都是诈骗的意味了。
多位律师认为事件里平台和月老有难以推卸的责任,月老和女嘉宾具有故意欺诈的可能性,而平台和用户刷礼物也有利害关系,此外还有监管责任。棘手的地方在于,月老如果只是劝小伙刷礼物,没有做什么刷了礼物就肯定能见面约会这种承诺,判定他们欺诈就比较困难。
聊天软件上被套路,这个小伙的经历算是非常普遍。用户有责任,但这类app因为长期靠打擦边球搞营销,自身也洗不干净。
像陌陌这种交友、相亲软件,其实存在一个商业模式悖论:做得越好、用户的匹配率越高,用户的流失也就越快。人家用完了不需要了,可能就会把软件卸载,为此平台必须不断拓展新用户群,维持平台增长以及活跃度,随之而来的是许多骚操作。
比如说探探发给未注册用户的暗恋短信,说有一个通讯录好友,在软件上把你设置成了暗恋对象,你想看他是谁,就去下载app,如果互相暗恋,系统就会自动配对。
还有男性网友反映,他注册后,有不少女用户像机器人一样发照片、语音,但回复文字、语音、视频都要开通会员,开通完就没人搭理了。
其实男性用户往往是被割韭菜最狠的,有平台见人下菜,女用户视频通话免费,男用户语音通话,一分钟几块钱,视频通话,高达每分钟数十元,而且男用户还可以一键发送价值数百万元的礼物给女用户。
交友软件早年火爆的时候下载量仅次于微博和QQ,有“约炮神器”“脱单神器”之称,打擦边球吸引了一大票有欲望的用户,但也吸引了众多不法分子和诈骗团体,倒是部分app长期被涉黄丑闻缠身。
有统计表示,2015年到2020年期间,几乎每年陌陌都在和涉黄负面缠斗,同性质的探探两次因为“涉嫌传播淫秽色情”下架;在2020年上半年,陌陌就被曝出和12宗性侵案件有关,其中还有几宗案件涉及未满14周岁的幼女;人民网报道过一伙犯罪团体利用陌陌约人见面,然后用“仙人跳”的方式进行敲诈勒索;齐鲁晚报在2020年底爆出过陌陌成为非法从业者招揽生意的平台;直播间相亲刷礼物被骗,看来是直播火爆后骗子们的新套路。
平台也许有过努力,但努力之下,直播间里滚动播放着警惕诈骗的消息,不法从业者们交流都用黑话,而被骗的,依旧会被骗。我就要问了,交友平台,难道注定摆脱不掉打擦边球、成为法制咖的命运吗?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dat.com/12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