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伟
“150碗熟肉官司”热度未过,又有甘肃一网店售80斤牛羊肉被索赔7万余元。4月23日,甘肃的张新生(化姓)反映,他遭遇职业打假人“钓鱼”索赔。有顾客在他的网店内两次购买牛羊肉后,以商品为“三无产品”为由,要求店方退一赔十,索赔7万余元。(4月25日 光明网)
正如网友的疑问,这类新闻咋就这么多?重庆农民网上卖150份扣碗类熟肉被告案二审结果出炉,要求退还4500元货款并给予十倍赔偿,共计约5万元。再看此前,四川一位猪肉摊老板在网上推销自制的腊肉、香肠,被网友主动联系一次性购买2000元产品后,提出退一赔十的诉讼请求。还有网店店主因销售自家酿制的冬虫夏草酒收到过法院的传票。
被碰瓷的农产品类型虽然各异,但职业打假人的套路却是惊人的相似:“三无产品”成了无往不利的索赔神器。他们利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以牟利为目的专门购买不符合法律规范的食品,要求惩罚性赔偿,给不少安分守己的农产品店主带来了损失。要知道,很多自制农产品并不具备专业包装条件,本质上和街边卖的烤红薯、糖葫芦没什么区别,如此打假不得人心。
面对“打假人”的频繁碰瓷,农产品保卫战是时候该打响了。既是法律问题,那法律就应该站出来主持公道。一方面要厘清自制农产品的法律边界,从法律层面明确什么样的是家庭手工产品,什么样的是预制品,对那些不适用于产品质量法、不能举证土特产有害的产品不认定为“三无产品”。另一方面要增加职业打假成本,加强对职业打假人的甄别,对无理赔偿请求驳回,对涉嫌敲诈勒索的予以严惩。
当然,农产品保卫战的关键在于农产品店主的自救。作为农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应该严格保证食品卫生安全,加强对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依法办理经营许可证,并严格在许可范围内经营。在生产方面,可以借助直播方式增加制作透明性,减少消费者对食品性质的误会。在出售方面,主动说明这是家庭制作的产品,并非工厂加工。在售后方面,主动进行沟通、赔偿,对敲诈勒索的留存证据并报警。
农产品一头连着餐桌,一头连着生计,碰瓷伤农没有赢家。近年来,不少农民在网上售卖土特产,甚至有人成了直播带货主播,很多自制农产品逐渐突破地域界限进入人们生活中,丰富了餐桌。但农产品想要出圈,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新问题,需要在市场和法规的双重作用下不断磨合。我们期待更多安全优质的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让“菜篮子”“钱袋子”实现双向奔赴。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dat.com/8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