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六识是哪六识(褚璇玑的六识是哪六识)

此文来自网络,几经转载,已不知原作者为何人(痴情老人附注)。

琉璃六识是哪六识(褚璇玑的六识是哪六识)

第一部分:人情世态话炎凉——感叹篇(2)

第五十七回:千金 一笑

诗(五言古诗):

野寺根石壁,诸龛遍崔巍。

前佛不复辨,百身一莓苔。

惟有古殿存,世尊亦尘埃。

如闻龙象泣,足令生者哀。
公为领兵徒,咄嗟檯施开。
吾知多罗树,却倚莲花台。

诸天必欢喜,鬼物无疑猜。

永福寺荒芜,长老募缘,西门庆正在兴头上便捐了五百两。按张竹坡分析,这永福寺相当于《封神榜》的封神台,是书内一众人物今生后世的轮回场所,看来此话不假。全诗十四句,前八句用来说永福寺的荒凉,后六句用来说西门庆的“善举”,但其意境却都显得很苍白与无奈。尽管有“欢喜”两字,只怕也是哄骗佛祖的吧!正如应伯爵在谈笑中所说,西门庆此举还没有到“心施”这个份上,否则,日后花子虚这个“鬼物”怎么还能上门呢?

这首置于回首的五言古诗引自杜甫的《山寺》,原诗有二十八句,作者摘选其半,但不是连续摘选的,而且略有改动。诗中“龛(kan)”是供奉佛像、神位的小阁;“崔巍”表示高大雄伟;“龙象”有不同指向,这里应该是指罗汉像;“领兵徒”是指带兵的人,西门庆此时的职位是提刑所副千户,也属武官;“咄嗟”是吆喝,这里有带头吆喝的意思;“檀施”是对施主的尊称;“多罗树”在佛教视为圣树,现实中也确有此树即贝叶粽,其叶可写经书称贝叶经;“莲花台”即佛的宝座。

第五十八回:打狗 磨镜

词《帝台春后》:

愁旋释,还似织。泪暗拭,又轻滴。嗔怒着丫头,强开怀,也只是恨怀千叠。拚则而今已拚了,忘只怎生便忘得!又还倚阑干,试重听消息。

西门庆生子加官,最得宠的是李瓶儿。对此潘金莲妒恶难忍,想方设法欲致其母子于死地。而春梅由于与潘金莲早已“同功一体”,在逼死李瓶儿母子这件事上显然也脱不了干系。

这首《帝台春》词原是宋朝李甲所制,作者这里引用了其后半阙,很符合潘金莲此时的心态和行状。词中“嗔怒着丫头”三句是作者改的,显然是指春梅,所以这半阙词是引用与自制的结合体。词的位置在回首,很切题。

第五十九回:露阳 赌物

诗(七律):

枫叶初丹檞叶黄,河阳愁鬓恰新霜。

鬼门徒忆空回首,泉路凭说怎断肠。

路杳云迷愁漠漠,珠沉玉陨事茫茫。

惟有泪珠能结雨,尽倾东海恨无疆。

官哥终于被潘金莲设计受惊吓而死,这对李瓶儿是致命打击,由此李瓶儿悲痛欲绝、心念俱灰。金、瓶、梅三人中,李瓶儿始终是个弱者,她明知自己中了潘金莲的“拖刀之计”,却无力反抗,只能像诗中描绘的那样以泪洗面,度过短促的一生。

这首七律放在回首,很切题。原诗为宋朝陆游在68岁时、重游当年与前妻唐婉双双和泪题《钗头凤》词的“沈园”时所作,此时唐婉已亡故多年。作者在引用该诗时除首联两句未改外,其他各句多有改动。诗中的“河阳”是个古县城,现属河南省孟州市,晋代美男子潘安曾任过河阳县令,据说那时的他因仕途坎坷,在三十二岁时已“两鬓如霜”。

本回叙述此时的李瓶儿已到了“哀莫大于心死”的境地,恐怕比潘安、陆游的心情还要糟糕。此诗经作者改写后,其悲痛、绝望的气氛比陆游的原诗更为明显。

第六十二回:法遣 大哭

诗(七律):

玉钗重合两无缘,鱼在深潭鹤在天。

得意紫鸾休舞镜,传言青鸟罢衔钱。

金盆已覆难收水,玉轸长抛不续弦。

若向靡芜山下过,遥将红泪洒穷泉。

李瓶儿的死对西门庆触动很大:玉钗无法重合,鱼鹤各在水天;紫鸾不能成双,青鸟不再衔钱。覆水难收,古琴长眠;蘼芜山下,泪洒穷泉。他几次嚎啕大哭,坚持要为李瓶儿传影,似乎真像诗中所写的那样悲痛欲绝。实际上这又是作者的“龙门文字”,尽管书中没有西门庆的心理描写,但不久读者就可从西门庆的举动看出,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张竹坡说,“读《金瓶》,不能呆看,一呆看便错了。”真是一语中的。

这首七律引自唐朝刘禹锡的《怀妓》,一字未改。放在回首位置,非常切题,而且与上一首有异曲同工之妙:上一首是心死,这一首是人死。诗中“玉轸”原意指车轴,在这里是指系琴弦的琴柱;“蘼芜”是一种香草,古人认为妇人食后会多子;“穷泉”指地层深处,成语“穷泉朽壤”就是指埋葬死人之处。

第六十三回:传真 观戏

诗(五律):

杳杳美人违,遥遥有所思。

幽明千里隔,风月两边时。

相对春那剧,相望景偏迟。

当由分别久,梦来还自疑。

西门庆对死去的李瓶儿是否真的那么难忘呢?作者“从瓶儿一七开始曲曲写来,无事不备,无人不来”(张竹坡语),画像、设灵、搭棚、念经、开丧、吊孝,再加上饮酒、观戏,不惜笔墨,笔笔皆到,写得异常细致,但总感到西门庆的举动有些过分。这个想法通过两个女人的口说出来了,她们都是针对西门庆为李瓶儿传影画像这件事的。先是吴月娘说:“成精鼓捣,人也不知死到哪里去了,又描起影来了”。潘金莲接说道:“那个是他的儿女,画下影,传下神,好替他磕头礼拜。到明日六个老婆死了,画六个影才好!”读者读至此,恐怕都领会作者用意所在了。

有考证说此诗引自陈后主(叔宝)的《有所思》,作者改动少许。诗中“幽明”指阴间与人间。

第六十四回:三章 一帆

诗(七律):

玉陨珠沉思悄然,明中流泪暗相怜。

赏图蚊蝶花楼下,记效鸳鸯翠幕前。

只有梦魂能给雨,更无心绪学非烟。

朱颜皓齿归黄土,脉脉空寻再世缘。

诗意似乎仍是西门庆在思念李瓶儿,但在本回文字中,却压根没有这样的描写,好像并不般配啊?原来这是借李瓶儿影射书童。

书童原是西门庆的男宠,张竹坡说:“瓶儿与书童一时并宠,瓶儿死而书童去”。本回书中描写书童与玉箫偷情被潘金莲发觉,书童就此出逃,而“玉箫入金莲手中,三章约一点明之。”玉箫从此替潘金莲为虎作伥不止。

有考证说此诗是明朝徐熥所作,作者稍有改动,放在回首。诗中“非烟”是指唐代因偷情而被丈夫处死的步非烟,事见《唐传奇》。

第六十五回:同穴 守灵

诗(七律):

湘皋烟草碧纷纷,泪洒东风忆细君。

见说嫦娥能入月,虚疑神女解为云。

花阴昼坐闲金剪,竹里春游冷翠裙。

留得丹青残锦在,伤心不忍读回文。

此诗貌似用来说西门庆思念李瓶儿如何伤心的事,实际上又是作者的文字技巧。看本回正文的前半部分,描写的都是李瓶儿的葬礼如何轰轰烈烈,看到的只是西门庆的炫富心理而已。对此,张竹坡点评说:“许多曲曲折折,总为西门一死对照。”的确,后文西门庆自己死时,两人的葬礼排场有天壤之别,充分体现了“世态炎凉”的可怕。

此诗为元朝傅若金所作,作者未作改动,置于回首。诗中“湘皋”意为湘水边上的高地;“细君”指妻子或恋人;“解为云”是指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云”的说法;最后的“回文”泛指文字或诗句。

诗(七律):

短叹长吁对琐窗,舞鸾孤影寸心伤。

兰枯楚畹三秋雨,枫落吴江一夜霜。

夙世已违连理愿,此生难觅返魂香。

九泉果有精灵在,地下人间两断肠。

本回的后半部分说,葬礼回来,西门庆还要为李瓶儿守灵,于是作者就插入这首诗。张竹坡说:“然却一语过到守灵,不知不觉,真神化之笔也。”

此诗估计为作者自制,写得悲痛欲绝。诗中的“琐窗”又作“琐牕”,指有连琐图案的窗;“楚畹”是兰圃,“吴江”是地名,但都有泛指性,不是固定哪一个地方。

从李瓶儿死后,作者已为西门庆思念李瓶儿安排了五首诗,诗的意境都很统一,都充满凄楚哀婉的情调。难道西门庆真的转了性?不,作者是在刻意暴露西门庆的虚伪。就在本回最后,守灵才二三天,与这些诗的意境完全相反的是,西门庆又与如意儿搞上了!

曲《普天乐》:

洛阳花,梁园月,好花须买,皓月须赊。花倚栏杆看,烂熳开。月曾把酒问,团圞夜。 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花谢了三春近也;月缺了中秋到也;人去了何日来也?

黄主事托付西门庆在李瓶儿丧礼次日“做一东,要请六黄大尉一饭”。西门庆照办不误。那天宴请完,伯爵问:“哥,今日黄太尉坐了多大一回?欢喜不欢喜?”韩道国道:“今日六黄老公公见咱家酒席齐整,无个不欢喜的。巡抚、巡按两位甚是知感不尽,谢了又谢。”西门庆喜欢,吩咐小优儿:“你们拿乐器过来,唱个‘洛阳花,梁园月’我听。”

此曲为元朝张鸣善的《(中吕)咏世》,作者引用在此一字未改。此曲极有哲理,与书中当时及以后的故事情节也相当符合:花开烂漫,月呈团圞,但花有开谢、月有盈亏,西门家族活着的人将是如何结果呢?

第六十六回:致赙 荐亡

词《卜算子》:

胸中千种愁,挂在斜阳树。绿叶荫荫占得春,草满莺啼处。 不见凌波步,空想如簧语。门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

本回用黄真人发碟招魂,了结李瓶儿;同时引出东京翟谦来信,报杨提督死于狱中,更进一步了结李瓶儿。因此,表明上看来好像此词仍为了结李瓶儿所用,深层次的理解是,通过李瓶儿的死,预示着西门庆家族的没落之势不可收拾。正如张竹坡在本回总批中所说:“盖结西门之豪华也。”

此词为宋朝徐俯所作,作者略作改动,引用放在回首。词中“凌波步”是指古代妇人因小脚而跨出的碎步,古人认为很美,所谓“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如簧语”原是“巧舌如簧”的意思,这里是形容女子的声音美妙动听。

第六十八回:戏衔 密访

词《翠云吟半》:

钟情太甚,到老也不休歇。月露烟云都是态,况与玉人明说。软语叮咛,柔情婉丽,熔尽肝肠铁。歧亭把盏,水流花谢时节。

西门庆一干人至爱月儿家,应伯爵嘲笑爱月儿与吴银儿做伙计,温秀才道:“南老好不近人情。自古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同他做伙计亦是理之当然。”张竹坡总批说:“月儿与银姐合伙,而伯爵一戏,即用葵轩数语点明一部内写诸娼妓之故,盖辱西门庆、月娘与娼妓、鸨儿、忘八,皆声应气求也。”

有考证说此词为明朝林鸿的《大江东去》(即《念奴娇》)前阙,作者略有改动,置于回首。词中的“岐亭”是杏花村所在地,泛指饮酒的地方。书中写明此词的词牌为《翠云吟》(“半”是半阙的意思),但无法查证这词牌的出处,如果是《翠楼吟》之误,又与《大江东去》不符,存疑。


第七十二回:抠打 义拜

词《胜长天》:

掉臂叠肩,情态炎凉,冷暖纷纭。兴来阉竖长儿孙,石女须教有孕。 莫使一朝势谢,亲生不若他生。爹爹妈妈问何亲,掇转窟臀不认。

此词紧扣本回的情节:昔日潘金莲逼死李瓶儿,是因李瓶儿有子;今日潘金莲抠打如意儿,是恐如意儿有孕,这是词前阙影射的事。西门庆与林太太有染,王三官是林太太的儿子、西门庆的干儿子,但王与西门却同嫖一个桂姐;而且,西门庆自己还是蔡京的干儿子,这是词后阙影射的事。

此词估计为作者自制,放在回首。通过叙述西门庆、王三官、林太太、潘金莲、如意儿、桂姐等一干人的丑恶勾当,揭示了这些狐群狗党相互之间不堪之极的关系。张竹坡在评点此词时有三处夹批,一批“叹尽”,二批“声泪俱血”,三批“放声一哭”。真是,真是,读者想到这些,恐怕都不由得会仰天长叹!


第七十四回:偎玉 谈经

诗(五律):

富贵如朝露,交游似聚沙。

不如竹窗里,对卷自趺跏。

静虑同聆偈,清神旋煮茶。

惟忧晓鸡唱,尘里事如麻。

此诗置于回首,若结合上回看,却是在潘金莲两次情事之间出现,作者的用意是说潘金莲此时已有不祥预感,心乱如麻,“惟忧晓鸡唱”,她担心什么?看“聆偈”两字可知,她怕的是薛姑子的“佛口谈经”真的应验,自己将死无葬身之地。尽管她平时伶牙俐齿、口硬似铁,毕竟是心虚的。

估计此诗是一首“组装诗”,首、颔两联没有查到出处,可能为作者自制。诗中“趺跏”实为“跏趺(jiafu)”,指盘腿而坐,为押韵成倒置词。颈、尾两联引自后唐五代李中的《宿青溪米处士幽居》,作者作了少许修改。

诗(七绝):

窗外日光弹指过,席前花影坐间移。

一杯未尽笙歌送,阶下申牌又报时。

西门庆东京回来,官升一级,与众官员来往更密,作者写道:“却说西门庆迎接宋御史、安郎中,到厅上叙礼。见了桌席齐整,甚是称谢不尽。一面分宾主坐下,吃了茶,宋御史道:‘学生有一事奉渎四泉:今有巡抚侯石泉老先生,新升太常卿,学生同两司作东,三十日敢借尊府置杯酒奉饯,初二日就起行上京去了。未审四泉允否?’西门庆道:‘老先生吩咐,敢不从命!’”

此诗引自宋朝无名氏的《大宋宣和遗事》,作者只把“辰牌”改成“申牌”,移用在此,从侧面描写了那些官员臭气相投的模样和花天酒地的生活。辰牌与申牌都是指古代报时用的牌子,辰牌为上午七到九时,申牌为下午三到五时。


赋体

盖闻法初不灭,故缘灭以归空。道本无生,每因生而不用。由法身以垂八相,由八相以显法身。朗朗惠灯,通开世户;明明佛镜,照破昏衢。百年景赖霎那间,四大幻身如泡影。每日尘劳碌碌,终朝业试茫茫。岂知一性圆明,徒逞六根贪欲。功名盖世,无非大梦一场;富贵惊人,难免无常二字。风火散时无老少,溪山磨净几苦难。

薛姑子的《黄氏女卷》,是宣“黄氏女怎的出身,怎的看经好善,又怎的死去转世为男子,又怎的男女五人一时升天”的情形,宣卷当天恰逢孟玉楼的生日,同时因为月娘已有孕在身,所以此举可视作一种“胎教”。那么文中说“功名盖世,无非大梦一场;富贵惊人,难免无常二字”就颇有深意了。

有考证说上面这段文字引自明朝文学家李开先的戏曲《宝剑记》,更有人说李开先即是《金瓶梅》的作者,本人查证无果,只能让专家们去考证了。文中有许多佛教用语,如“法身”即佛家修为的最高境界“无漏无为、无生无灭”;“八相”指由生到灭的八个阶段;“四大幻身”即地、水、火、风,佛家认为这四者能产生一切;“一性圆明”指明心见性、十方平等;“六根贪欲”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与六根接触者为六尘,对六尘反映者为六识,总称为“十八界”。

前文七七八八都有交待,潘金莲此时与月娘的关系已成僵局,这段《黄氏女卷》犹如暴风雨来临之前的暂时平静。张竹坡评:“层次皆出,见后撒泼非一朝一夕之故。”


第七十九回:丧命 生儿

词《青玉案》: 人生南北如歧路,世事悠悠等风絮,造化弄人无定数。翻来覆去,倒横直竖,眼见都如许。 如今空嗟前朝事,功名富贵何须慕,坎止流行随所寓。玉堂金马,竹篱茅舍,总是伤心处。

西门庆死,张竹坡本回总批中说:“见报应之一丝不爽。”作者把此词放在回首,强调西门庆尽管奸猾、阴险,善于“翻来覆去,倒横直竖”,但终究还是一命呜呼,归天去了。对此张竹坡有六处夹批:“是、大是、是、古往今来也、上天下地也、叹尽一篇招魂赋。”

此词原为宋朝无名氏所作,作者引用后,上阙改了一句,下阙改了两句,致使全词变得更为生动,成了西门庆一生的绝好写照与总结,更集中表达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算不如天算”的古代人生哲理。


(待续)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dat.com/7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