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各位的关注、评论、点赞
我们最近聊的都是三国时期的官员、将领、谋士等,今天开始聊聊三国时期另外一群特立独行的人–隐士。
今天聊的是三国隐士–司马徽&庞德公。之所以将他们二位放到一起来聊,主要因为是他们关系亲密,很多事有交集
司马徽原籍是颍川,后来客居到襄阳,并在那里结识了不少名士,包括庞德公、庞统、诸葛亮、韩嵩、石韬、孟建、崔州平等人。
司马徽在颍川的时候,名气就已经很大了。他擅长点评人物,能被他评价过,在当时是提高名气的一种方式,也算是一种荣耀。比如我们之前说过的庞统,就主动跑到颍川去找司马徽,两个人相谈甚欢,司马徽也给了庞统很高的评价,从那之后庞统才开始逐渐有了名气
等司马徽到了襄阳,和庞德公走得很近,有点“穿房过屋,妻子不避”的意思。《世说新语》里说,有次庞德公不在家,司马徽去了之后直接就进屋,让庞德公妻子给做饭吃,等庞德公回来了也没多问,直接开饭。
关于司马徽还有一个趣闻:他从来不对别人水平高低作出评价,只要被问到,一律回答:“这个人好,很好”。司马徽的妻子就对他说:“你这个回答不行啊,你应该说点具体的,不然别人干嘛来问你啊!”司马徽回答妻子:“你刚才说的话,也很好。” 成语“好好先生”由来于此。
司马徽在襄阳的时候,住的距离庞德公家很近。而庞统算是庞德公的从子(就是叔伯兄弟的儿子),也是庞德公推荐庞统去见的司马徽。而司马徽曾被刘表、刘备邀请出仕,他都婉拒了。但是他推荐了诸葛亮和庞统给刘备,最终这两位都辅助过刘备。
庞德公以识人著称,他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这几位也因为这样的名号而被人知晓。而且他一生只住在乡村,没有进过城,对于名利看得非常淡泊。刘表曾去拜访过他,请他出山,但是庞德公没有任何想做官的念头,觉得做官只会给家人带来灾祸,刘表多次劝说也没用。后来庞德公带着妻儿登鹿门山,以进山采药为名,之后再也没有人见过他。鹿门山也因庞德公而出名,被后人誉为“圣山”。
通过这些人物关系,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有意思的事。首先,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还没有科举这样选拨人才的方式,被名人推荐就是一个快速做官的途径。其次,在当时的环境下,能和名士相识的,也大多是有一定阅历或读过一些书的人,至少言谈举止和道德品性还是不错的。所以,名士靠推荐人才,既能帮助想做官的谋得一官半职,也能因为这些人做官而获得更好的名声,这是一个双赢的选择。最后,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有点关系和能力的,都进了朝廷,而在朝廷的这些人,反过来又能帮助自己的家族在地方获得更好的支持和资源,而资源也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当然,有些人喜欢做官,有些人对做官无感,就产生了隐士和官员两条途径。但是很多道理在今天看来也是通用的:
1、资源,不仅包括能力,还包括人脉。
2、在社会中既得利益集团,先天性地占据着优势的资源和机会
3、历史记录的都是名人,普通百姓能进入史书的寥寥无几
4、想改变命运,有时候需要贵人扶持,特别是在刚起步的时候
5、选择合适的平台比努力更重要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是这些,下期我们接着聊
喜欢小俊文章的,请转发、评论、点赞,加关注哦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dat.com/5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