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乌拉是什么意思(乌拉是什么意思哦)

一拉溜,◆方言。一排;一行。○[楊朔]《望南山》五:“這一來,一拉溜村莊誰不高興,[大王墥]的老鄉格外歡喜。”○[丁慶友]《黑油油的泥土?歌滿大道》詩:“鑼鼓三通彩門開,一拉溜大車飛出莊。”

閒拉談(闲拉谈),◆亦作“閑拉談”。◆猶閑扯。○[馬烽]《村仇》:“[田鐵柱]和婆姨先到,見沒有[趙拴拴],道罷喜,就和親戚們閑拉談。”

烏拉赤,◆蒙古语。ulacˇi的对音。指马夫,牧马人。亦指车夫;管车马的驿卒。○元郑元祐《遂昌杂录》:“士啟漫不省,即選馬亟行,行未三四十里,忽烏拉赤急下馬拜跪伏,其言侏離莫能曉,而其意則甚衰窘。”■按,此语源于突厥语,唐代吐鲁番文书中多见“烏駱子”一词亦有关。又旧时官府向藏地居民征收赋税的一种形式称“烏拉”,即来自蒙语。参见“烏拉”。

烏拉草(乌拉草),◆亦作“烏臘草”。◆草名。產於我國[東北]地區,莖與葉曬乾後,襯墊在皮靴或鞋內,可以保暖。○[清][魏源]《聖武記》卷一:“有烏臘草,近水而生,長細溫軟,薦履行冰雪中,足不知寒。”○[曲波]《林海雪原》十:“[關東]山,三樁寶:人參,貂皮,烏拉草。”

烏拉(乌拉),◆I指舊時[西藏]地區,農奴為官府或農奴主所服的勞役。亦指這種服役者。○《衛藏圖識?賦役》:“至於士民之服役者,名烏拉。凡有業之人,勿論男女皆與其選。”◆II指襯墊有烏拉草的靴子。○[陶爾夫]《伐木者的旅行》:“我們換上了淺藍色的棉工作服,脫掉了牛皮烏拉。”參見“烏拉草”。◆补证条目■指旧时西藏地区农奴为官府或农奴主所服的劳役。亦指这种服役者。○清林乔荫《点绛唇》套曲:“食貨先茶,刑名論罰,人牛馬。總叫烏拉,怪不得人命該還價。”自注:“差徭夫馬皆曰烏拉。如有一人則一月應當烏拉幾日。不論男女,身不能當,則出銀錢若干,官爲僱窮民當之。又將所住屋以柱計算,每柱應出烏拉牛馬若干,無牛馬亦繳銀錢于官。其官有管烏拉之頭人統稱第巴。”

衛拉特(卫拉特),◆[清]代對西部[蒙古]各部的總稱。“衛拉特”乃蒙語音譯,為部落之意。○[元]代稱斡亦剌,[明]稱瓦剌,[清]曰厄魯特,也稱額爾特、衛拉特。後分裂為四部:[和碩特]、[准噶爾]、[杜爾伯特]、[土爾扈特]。○[清][昭槤]《嘯亭雜錄?西域用兵始末》:“[準]([準噶爾])夷之先,故有四衛拉特,華言四部落也。”

微法拉,◆電容量單位。一法拉的一百萬分之一。

疏疏拉拉,◆猶言稀稀拉拉。○[孫犁]《白洋淀紀事?村歌上篇》:“窗臺下疏疏拉拉種着幾棵扁豆,沒有多少花。”

沙拉沙拉(色拉色拉),◆見“沙啦沙啦”。

沙拉拉(色拉拉),◆象聲詞。○[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十二:“到下晚,大風颳起來,高粱和苞米的葉子,沙拉拉地發響。”

曲拉,◆食品名。我國[裕固]族人喝奶茶時用的一種塊狀奶製品。

窮拉拉(穷拉拉),◆貧窮貌。○《醒世姻緣傳》第九回:“我不快着做了衣裳帶回家去,你爺兒兩個窮拉拉的,當了我的使了,我只好告了官兒罷了。”

鋪拉(铺拉),◆照管,看顧。○《醒世姻緣傳》第十四回:“可以為他,咱就為他;若為不得他,咱顧鋪拉自己。”○[黃肅秋]校注:“[魯]東方言。照管、張羅、看顧。”

破死拉活,◆拼命。○《醒世姻緣傳》第七六回:“[素姐]罵[狄希陳]道:‘只說你在京裏作了孽,着立枷枷殺了!你不來家,不着我破死拉活把攔着這點子家事,邪神野鬼都要分一股子哩!’”

毛拉,◆阿拉伯語的譯音。原意為“先生”、“主人”。後成為某些國家和地區穆斯林對伊斯蘭教學者的尊稱。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用以稱伊斯蘭教宗教職業者。

馬拉松(马拉松),◆1.[英marathon]馬拉松賽跑。○[從維熙]《遠去的白帆》九:“他像個馬拉松運動員一樣,不知到底走了多少里程?!”◆2.[英marathon]比喻長時間。多含貶義。○《花城》1981年第5期:“為什麼一開會,[張源]就攤開本本,拿出提綱,死抓住農村經濟政策問題進行馬拉松發言。”

利利拉拉,◆丟三拉四,謂做事不利索。○《中國歌謠資料?有個妞兒不害羞》:“舅舅給我一朵紅石榴,懷裏揣,袖裏袖,利利拉拉一大溜。”

里里拉拉,◆猶言零零落落。形容分散,不集中。○[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三:“從屯子的各個角落,里里拉拉的,有一些人來到小學校的操場上。”

離離拉拉(离离拉拉),◆方言。猶稀稀拉拉。○[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十二:“男子和女人,三個一夥,五個一群,離離拉拉地來啦,站成一圈。”○[李古北]《農村奇事》:“人們牽着牲口離離拉拉從南場裏出發了。”

拉雜變(拉杂变),◆譏喻模擬古人而堆砌雜湊的作品。○[宋][蘇軾]《書拉雜變》:“[司馬長卿]作《大人賦》,[武帝]覽之,飄飄然有凌雲之氣。近時學者作拉雜變,便自謂[長卿]。○[長卿]固不汝嗔,但恐覽者渴睡落床,難以凌霄耳。”

拉雜(拉杂),◆混雜;雜亂。○《樂府詩集?鼓吹曲辭一?有所思》:“何用問遺君?雙珠玳瑁簪,用玉紹繞之。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清][方東樹]《昭昧詹言?蘇黃》:“世人皆學[東坡],拉雜用事,頃刻可以信手填湊成篇,而不解其運用點化妙切之至于斯也。”○[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一:“長言之不足,至乃零亂拉雜,胡天胡帝。”○[冰心]《六一姊》:“我一路拉雜寫來,寫到此淚已盈睫。”

拉運(拉运),◆用車運輸貨物。○[綦水源]《三不吹》三:“鋼鐵廠調集了幾千輛汽車,只要這條公路一修通,就全部出動去拉運礦石。”

拉洋片,◆一種民間雜耍。在裝在凸透鏡的木箱中掛着各種畫片,藝人一邊拉換畫片,一邊說唱畫片內容。觀眾從透鏡裡可以看到放大的畫面。○[阿英]《津平日記選?一九四九年七月六日》:“中間插入拉洋片、國劇公會獻花等劇目。”

拉線(拉线),◆從中進行聯繫;拉關係。○[老舍]《犧牲》:“[老梅]的手在我與那位的中間一拉線,我們立刻鄭重地帶出笑容,而后彼此點頭。”○[王統照]《站長》:“還是那麼說,我表哥只是口上得罪人,我敢保他幾輩子,他會給人家窩匪,拉線?”○《小說月報》1981年第6期:“前年,[禿二叔]拉線,把自己的表妹[鳳月]介紹給[二猛]。”

拉夏,◆方言。過夏。○[老舍]《駱駝祥子》三:“東也鬧兵,西也鬧兵,誰敢走啊!在家裏拉夏吧,看着就焦心,瞧這些蒼蠅!”

拉下水,◆比喻誘使別人同幹壞事。

拉下馬(拉下马),◆比喻把當權者趕下臺。如: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拉下臉(拉下脸),◆1.不顧情面。○《紅樓夢》第六五回:“[賈珍]也不承望[三姐兒]這等拉的下臉來。”◆2.不害羞,不顧羞恥。○[曹禺]《日出》第二幕:“我拉下臉跟您說吧,我的女人都跟我散了,沒有飯吃,她一個人受不了這樣的苦,她跟人跑了。”◆3.指不高興的表情。如:他聽了這句話,立刻拉下臉來。

拉晚兒(拉晚儿),◆1.方言。深夜不歸。○《群強報》1918.8.1:“夙日知道主人是慣愛拉晚兒放夜游,這一程子是早出晚歸總沒戀晚兒。”◆2.特指人力車工人夜間出車。○[老舍]《駱駝祥子》十二:“無論冬天夏天總是‘拉晚兒’。”原注:“拉晚兒,是下午四點以後出車,拉到天亮以前。”○[吳祖光]《闖江湖》第五幕:“唱半天戲,蹬半天車,有時候還拉晚兒吶。”

拉套子,◆方言。套車運物。○[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八:“[康德]八年,我給你拉套子,我一匹青騾馬拴在你馬圈裏,跟你一匹賊卵子兒馬幹起仗來。”原注:“套車運物。”

拉套,◆方言。在車轅前面或側面拉車。亦以喻作苦力。○[郭光]《僅僅是開始》:“過去我像一頭牛,給地主拉套,還以為是給自己幹呢!”

拉談(拉谈),◆方言。閑談。○[柳青]《銅墻鐵壁》第一章:“[老葛]同志和那些婦女們拉談中,就好像看見了成千累萬翻了身的群眾。”

拉絲(拉丝),◆1.拖拉;拖宕。○《群強報》1925.8.24:“昨天的書略說演字大義,占了篇幅,今天雖不敢再照前拉絲,究竟假事既想說真,可就得圓全。”◆2.把金屬材料拉製成條狀或絲狀物。通常在不加熱的情況下進行。也叫拔絲。

拉手,◆1.握手。○[清][袁枚]《隨園隨筆?揖喏拉手》:“[鄭]注:‘推手曰揖,引手曰厭。’厭似近今拉手之禮。”○[冰心]《我的學生》:“你不嫌我手濕,就同我拉手!”[周立波]《山鄉巨變》上二:“聽說[陳大春]是青年團支書,[鄧秀梅]笑着站起身來,親熱地跟他拉手。”◆2.謂相合而謀。如:人家兩人一拉手,就把你給毀了。◆3.安裝在門窗或抽屜上便於用手開關的木條或金屬物等。

拉山頭(拉山头),◆為私利而組織小集團。○《新華月報》1973年第6期:“他們一方面招降納叛、拉山頭;另一方面,對不同意他們的人則‘殘酷鬥爭,無情打擊’。”

拉殺(拉杀),◆用杖擊殺。○《史記?齊太公世家》:“[齊襄公]與[魯君]飲,醉之,使力士[彭生]抱上[魯君]車,因拉殺[桓公],[桓公]下車則死矣。”○[宋][洪邁]《夷堅丁志?張通判》:“隨行僕與婢通,事敗,擒付獄……越二日,拉殺之於[南雄]嶺上。”○《明史?陳本深傳》:“為具召與飲,伏壯士後堂,拉殺之。”

拉人,◆拉夫。○[楊朔]《昨日的臨汾》:“鄉下不能住啦,軍隊裏拉人,只好跑出來。”

拉然,◆塌倒貌。○[晉][干寶]《搜神記》卷三:“[藻]還如其言,母亦扶病而出。家人既集,堂屋五間拉然而崩。”○[宋][蘇轍]《傷足》詩:“馬眩足不禁,拉然臥中坁。”○[清][吳偉業]《贈陸生》詩:“銅山一旦拉然崩,卻笑[黔婁]此中死。”

拉齊套(拉齐套),◆幾匹馬齊頭拉車。比喻平均分配。○[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二三:“今年分果實,不比往年,今年果實多,手放寬些,也不當啥,先填平,再拉齊套,有反對的沒有?”

拉齊(拉齐),◆拉平。○[孫犁]《白洋淀紀事?村歌下篇》:“這回是拉齊。省的一回一回分,又麻煩,又有意見。”

拉平,◆使有高低差別的變成相等。○《人民日報》1981.4.30:“如果堅持山區工作的同志,在物質待遇上和城內拉平或稍高於城市,那麼往城裏跑的狀況就會少得多。”

拉皮條(拉皮条),◆1.撮合不正當的男女關係。○《官場現形記》第四回:“他這人專門替人家拉皮條,溜鉤子。”○[鄒韜奮]《萍蹤寄語》十四:“第二天我們裏面有兩位在街上散步,到一處就有人來‘拉皮條’,說附近就有美麗的女子,要不要。”○[丁玲]《太陽照在桑幹河上》三三:“她在村子上一天到晚串門子,牽馬拉皮條,不幹好事。”◆2.引申為撮合不正當的交易。○[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第五回:“看來[胡十二]的東家,便是這件事的經手人;那穿馬褂的,卻是在官場紳士那邊拉皮條的。”◆补证条目■撮合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荡寇志》第九五回:“一心要幹舊日的買賣,怎奈人地生疏,没處尋個拉皮條的馬泊六。”

拉毛,◆用機器把駝絨坯等表面的毛紗拉成毛絨狀,使成為柔軟絨面的工藝。○《花城》1981年第2期:“那姑娘圍着一條黑、白、紅三色的拉毛圍巾。”

拉買賣(拉买卖),◆招攬生意。

拉馬(拉马),◆拉攏不正當的男女關係。亦泛指拉攏不正當的關係。○《官場現形記》第十八回:“[拉達]受了欽差的吩咐,有心要叫[過道臺]做拉馬。”

拉練(拉练),◆部隊離開營房,在長途行軍和野營過程進行訓練。○《人民文學》1978年第4期:“野營拉練的解放軍要來咱莊了。”

拉力器,◆即擴胸器。詳“擴胸器”。

拉力,◆1.物體所受的拉拽的力。○[曹靖華]《飛花集?前沿風光無限好》:“它的纖維能抗鹼、拉力強,也許就是[魯迅]先生時常所稱道的‘韌性’吧!”◆2.指拉拽的力量。如:這頭牛的拉力真大。

拉拉雜雜,◆象声词。形容物体连续不断地倒塌或爆裂的声音。○《儒林外史》第五二回:“那櫃臺裏朝奉正待出來答話,只見他兩手扳着看牆門,把身子往後一挣,那垛看牆就拉拉雜雜卸下半堵。”○《海上花列传》第十一回:“那火看去還離着好些,但耳朵邊已拉拉雜雜爆得怪響,倒像放幾千萬炮暌话悖頭上火星亂打下來。”◆形容说话、写文章杂乱没有条理。○《野叟曝言》第六一回:“秋香,你説話也要想一想兒,怎這樣拉拉雜雜的?”○巴金《谈自己的创作·小序》:“轮到我来谈自己的创作,我却拉拉杂杂地写了一大堆。”

拉拉隊(拉拉隊),◆體育運動比賽時,在旁給運動員吶喊助威的隊伍。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裏》第四章:“大夥齊聲吶喊,好熱鬧啊,像個拉拉隊似的。”

拉拉,◆連續不斷貌。○[元][吳昌齡]《東坡夢》第一摺:“我這等和尚,有什麼佛做,熬得口裏清水拉拉的湯將出來,望學士可憐見,多與些小和尚吃。”○[叢深]《百年大計》:“氣象臺說今天下晚有一場大雨,明天還得拉拉一天。”◆趿拉;拖曳。○《醒世姻缘传》第九回:“〔小珍哥〕穿着一領家常半新不舊的生紗衫子,拖拉着一條舊月白羅裙,拉拉着兩隻舊鞋。”◆补义条目■满文译名。(1)末尾;到底。○清奕赓《佳梦轩丛著·侍卫琐言》:“俗有堂委一聯曰:‘章京隊裏拉拉尾,侍衛班中姑姑頭。’拉拉是清語,即末尾也。”■(2)小黄米干饭。○清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黄米飯四盤,清語曰拉拉。”

拉客,◆謂妓女招引客人。○[巴金]《雨》四:“他喝醉酒一個人跑出去,在路上跟幾個拉客的娼妓吵起來。”○[蕭紅]《橋?三個無聊人》:“那些女人真可憐,有的連血色都沒有了,可是還站在那裏拉客。”

拉開(拉开),◆1.擺開。○[茅盾]《子夜》十:“場面剛剛拉開,馬上就鬧饑荒!”○《花城》1981年第2期:“﹝廚房裏﹞有人拿着菜刀,有人端着開水,拉開了要決一死戰的架勢。”◆2.放開。○[沙汀]《醫生》:“甚至就當街坐在鋪堂門邊,拉開嗓子向左鄰右舍講,沒有絲毫顧忌。”

拉近胡,◆亦作“拉近乎”。◆方言。猶言拉關係。○[孫犁]《白洋淀紀事?村歌下篇》:“你是地主,我是貧農,我們不是一家子,你不要和我拉近胡。”○[馮驥才]《雕花煙斗》一:“他覺得老花農在對自己客套,拉近乎。”

拉腳(拉脚),◆用大車載客或為人運貨。○[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二四章:“因為乘客擁擠,可憐的[改霞]跑到[黃堡鎮],沒搭上拉腳的膠輪車。”○[孫犁]《白洋淀紀事?女保管》:“你們每天開會,這年頭也沒個好茶葉喝喝,東頭[老順]再上[天津]拉腳,叫他給咱貧農團捎點龍井、香片什麼的!”

拉家帶口(拉家带口),◆謂被家小拖累着。○[苗培時]《礦山烈火》:“[老李],我真再也沒法過下去了,拉家帶口的,可比不了那些光棍們好混。”

拉家常,◆聊天;談家常事。○[丁玲]《太陽照在桑幹河上》四:“[顧二媽]坐在女兒側邊,采着四季豆,倆人在拉家常。”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裏》第二章:“[小劉]聽見老工程師和[閻隊長]拉家常,他坐不住,便順路基下邊的沙灘向前走。”

拉火線(拉火线),◆手榴彈等引爆的拉線。○《解放日報》1945.2.10:“[李蘭溪]走在最前頭,他是隊長,也是哨兵,他右手握着扣住拉火線的手榴彈,左手提着上了頂門火的匣子槍。”

拉火,◆1.方言。拉風箱吹風助燃。○[楊俊]《我所看見的趙樹理》:“他常到伙房去,一面幫助伙伕同志拉火,一面給他們講故事。”◆2.引爆裝置。○[劉厥蘭]《爆破》二:“把拉火和雷火之間的導火索換成長的,包在炸藥裏,那不就像手榴彈的拉火一樣了嗎?”

拉話(拉话),◆方言。交談,談心。○[丁玲]《太陽照在桑幹河上》三七:“她也變得和氣了,常常串街,看見幹部就拉話,約他們到家裏去喝酒。”○[柳青]《銅墻鐵壁》第一章:“[老葛]同志讓通信員牽着騾子跟着走,他自己徑直到那民兵跟前去拉話。”

拉歌,◆集會或行軍時相互邀請唱歌。○《人民日報》1966.12.18:“解放軍某部在徒步行軍,由於路程遠天氣熱,各連都開展了拉歌、唱歌、賽歌、講故事、說笑話等活動。”

拉夫(\拉伕),◆亦作“拉伕”。◆1.舊謂抓老百姓充當夫役。○《三元里人民抗英鬥爭史料?恩洲社學》:“[英]軍登陸攻北門外砲臺時,敵軍沿途奸淫擄掠、拉夫。”○[沙汀]《凶手》:“但在十字口的[鼓樓]下面,斷腿天兵被幾個拉夫的天兵兜圍住了。”◆2.比喻強邀人做某事。○[鄒韜奮]《經歷》四五:“不久他在華安保險公司樓上結婚,特約我去觀禮,並臨時‘拉夫’,要我起來說幾句話,這是我第二次和他見面。”○[茅盾]《夏夜一點鐘》:“每次臨時拉伕罷,每次得略施外交手腕,幾乎連她也會感到兜不轉身。”

拉丁化,◆用拉丁字母拼寫語言。○[魯迅]《書信集?致曹聚仁》:“中國語拉丁化;到大眾中去學習,采用方言;以至要大眾自己來寫作,都不錯。”

拉倒,◆算子;作罷。○[魯迅]《華蓋集續編?馬上支日記》:“現在這書既然借不到,只好拉倒了。”○[郭沫若]《水平線下?到宜興去》:“吃不起就拉倒!”[趙樹理]《邪不壓正》二:“咱跟[劉]家這門親事可算能拉倒了吧?”◆补证条目■算了;作罢。○清蒋士铨《空谷香·诨楼》:“這箇忘八蛋到明日箇黑間,喒們兩箇就拉倒了。”○《白雪遗音·马头调·寂寞寻春》:“不算誰,放出他來就拉倒罷,省的磨牙。”○《海上花列传》第七回:“推板點客人覅去説哉,就算客人末蠻好,俚説是無長性,只好拉倒,教我阿有啥法子嗄?”

拉大旗作虎皮,◆比喻打着革命的旗號來嚇唬人、蒙騙人。○[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答徐懋庸並關於抗日統一戰線問題》:“首先應該掃蕩的,倒是拉大旗作為虎皮,包着自己,去嚇呼別人;小不如意,就倚勢(!)定人罪名,而且重得可怕的橫暴者。”○[何滿子]《文學呈臆編?當前文學的嚴重課題》:“文學上的‘左’傾思潮和宗派活動在群眾面前是不合法的--哪怕用了[魯迅]所說的‘拉大旗作虎皮’的手段,在進步文藝界和讀書界仍然沒有多大的市場。”

拉大片,◆拉洋片。○[阿英]《閑話“西湖景”》:“‘西湖景’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洋片’,[北京]又叫‘拉大片’。”

拉大排,◆方言。成立武裝部隊。○[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一:“不到半拉月,[韓老六]拉起大排來,收洋馬,收大槍。”原注:“成立地主武裝。”

拉齒(拉齿),◆折齒。○[南朝][梁簡文帝]《七勵》:“至如[范雎]折脅,[豫讓]拉齒,禮竭中心,報深國士。”

拉持,◆拉扯。辛勤撫養。○《小小日報》1930.11.28:“不過我勸您一句話罷,[淑湘]也十七八了,您拉持她供給她很不容易。”

拉場(拉场),◆1.劇中配角在場上故意延宕時間,等待正角的上場。◆2.用車搬運場上的貨物。○《人民日報》1972.10.10:“一次拉場,半路上車轅子斷了,[老睢]二話沒說,拿來鋸子、斧頭,找來兩根木頭,只用了半個鐘頭就修好了。”

拉長線(拉长线),◆比喻作長遠的安排。○《紅樓夢》第二四回:“[賈芸]道:‘好嬸娘,先把這個派了我,果然這件辦的好,再派我那件罷。’[鳳姐]笑道:‘你倒會拉長線兒!’”[梁斌]《紅旗譜》三:“咱跟他拉長線兒,古語說得好,‘大丈夫報仇,十年不晚’。”

拉差,◆拉去當差。○[阿英]《流離》一:“從這裏到[漢口],水路有一百三十里,小輪被拉差不知什麼時候能來。”○[趙樹理]《邪不壓正》一:“在[上河],喂個牲口,該着支差才支差,哪像你們這裏在路上拉差?”

拉拔,◆1.提攜;照顧。○《燕市春光》第一回:“你的鄉親作了大官,你找了去,求他賞碗飯吃。只要他些須拉拔一把兒,還不立刻發大財!”◆2.辛勤扶養。○[駱賓基]《父女倆》:“一個女人還不是像依持樹木的藤子呀,再喪失周圍的尊重,就是一陣小風自己也抵擋不住呀,還拉拔着孩子呢,關於這些,她是清楚的。”

開麥拉(开麦拉),◆[英camera]照相機。徐遲《精神分析》:“著名的攝影記者已經把‘萊卡’鏡箱放在左眼上,找尋開麥拉角度了。”

火拉拉,◆見“火辣辣”。

話拉拉兒(话拉拉儿),◆I指說話沒完沒了的人。○《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你有本事醒一夜。他可以合你說一夜。那是我們家有名兒的夜游子,話拉拉兒。”◆II指說話沒完沒了的人。○《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你有本事醒一夜。他可以合你說一夜。那是我們家有名兒的夜游子,話拉拉兒。”

畫拉(画拉),◆方言。寫。○《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公公可別笑,這可就是媳婦胡畫拉的,實在不像個字。”

虎列拉,◆英語cholera的音譯。病名。急性傳染病霍亂的舊稱,亦簡稱虎疫。

寡拉,◆見“寡辣”。

格拉,◆象聲詞。○[張天翼]《最後列車》:“每個人鼻孔耳朵全被沙土塞住,要是有誰牙齒碰牙齒,你老遠地就得聽見他嚼着沙子響:格拉格拉地像吃小米。”

東不拉(东不拉),◆哈薩克語dombra的音譯。哈薩克族撥弦樂器。用紅松木或樺木製成。琴腹呈梨形,頸細而長,其上纏絲弦以分隔音位,張二弦。用右手彈奏,音量較弱。用以伴奏歌舞。也寫作冬不拉。參見“冬不拉”。

冬不拉,◆哈薩克語dombra譯音。哈薩克族撥弦樂器。琴腹呈梨形,正面平,背面有平、凸兩種,頸細而長,頸上纏絲弦以分隔音位,一般有兩根弦。

大拉拉,◆形容舉止隨便的樣子。○[王汶石]《沙灘上》:“現在他卻居然大拉拉地八叉開腿,在副大隊長旁邊的一堆苜蓿上躺下來。”◆补证条目■形容举止傲慢随便的样子。○《醒世姻缘传》第八回:“大晌午,什麽和尚道士敢打這裏大拉拉的出去?”○《野叟曝言》第十八回:“店家拿出茶點,各桌上都向又李拱手,讓過那邊同吃。又李大拉拉的坐着,祇做没有聽見,一概不去理他。”

大半拉,◆口語。大半;大部分。○《兒女英雄傳》第四回:“一個曲兒你聽了大半拉咧,不聽咧?”

達拉密(达拉密),◆滿語dalambi音譯。意為“為首”。○[清]代軍機處和六部官名。○《清會典事例?辦理軍機處?章京職掌》:“軍機章京,[滿洲]十有六人,[漢]十有六人。各分為二班,每班[滿洲]章京八人,[漢]章京八人,各以一人領班,曰達拉密。”○[鄧友梅]《煙壺》十五:“您的左鄰右舍有幾個真當了軍機達拉密的?”

吹拉彈唱(吹拉弹唱),◆指吹奏、拉弦和彈撥樂器以及歌唱等技藝。○《作品與爭鳴》1983年第11期:“她同時也非常喜歡他的那一身本事:吹拉彈唱,樣樣在行;會裝電燈,會開拖拉機,還會給報紙上寫文章哩!”

布達拉宮(布达拉宫),◆我國著名的古代建築。在[西藏][拉薩市][布達拉山]上。相傳始建於公元七世紀[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時期,後世屢有修築,至[清][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達賴五世]擴建後始具今日規模。原為[西藏]政教合一的中心。內有宮殿、正廳、靈廟、佛殿、經堂、平臺和庭院等。依山壘築,高十三層,達178米,東西長四百餘米。群樓高聳,崇閣巍峨。五座宮頂,覆蓋鎦金瓦。外觀氣勢雄偉,建築風格體現了[漢][藏]文化的融合,也是藏族建築藝術的精華。宮內藏有大量雕塑、壁畫、[明][清]兩代的敕書、印鑒、禮品、匾等文物。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不拉,◆不脫漏。○[扎拉嘎胡]《小白馬的故事》:“[依和][恩格]自從把廣告交給[查嘎斯瑪]後,一天不拉地看着報紙,特別是細看着廣告欄。”

不當家花拉(不当家花拉),◆不當家。猶言罪過。“花拉”,語助詞。○《紅樓夢》第二八回:“[王夫人]聽了道:‘阿彌陀佛,不當家花拉的!就是墳裏有,人家死了幾百年,這會子翻尸盜骨的,作了藥也不靈。’”○《兒女英雄傳》第七回:“阿彌陀佛!說也不當家花拉的!這位大嫂一拉就把我拉在那地窨子裏。”○《醒世姻緣傳》第四九回:“我又沒給他哩,真是長昧心痞,不當家豁拉的。”

背拉,◆1.猶拖住。○[唐][顧況]《公子行》:“紅肌拂拂酒光獰,當街背拉金吾行。”◆2.方言。平均,均攤。○[老舍]《駱駝祥子》十九:“他心裏計算:自己拉,每天好歹一背拉總有五六毛錢的進項。”

半拉子,◆1.半個;一半。○[草明]《乘風破浪》第十八章:“提到咱們[宋廠長],我半拉子心愛他,半拉子心怨他。”○[歐陽山]《三家巷》十八:“戲正演到半拉子,因為這裏馬上要開緊急代表大會,不能不騰地方,只好臨時宣布停演。”◆2.舊指未成年的長工。○[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一:“[王春生]十六歲那年,當上半拉子。他的勞金錢一個也不花,全都交給媽。”○[崔璇]《一條褲子》:“接着,[春林子]就給人當半拉子。”

半拉,◆1.半個,一半。○《兒女英雄傳》第四回:“只見他握着琵琶直着脖子問道:‘一個曲兒你聽了大半拉咧,不聽咧?’”[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一:“[小王]沒有念過書在部隊裏學習了八個來月,現在呢,他說:‘能識半拉字了。’”[茹志鵑]《剪輯錯了的故事》二:“﹝[老壽]﹞說着也沒敢抬頭,拿起刀就切老伴優待自己的那半拉餅子。”◆2.半邊。○[草明]《乘風破浪》第十八章:“但是我們從電燈的疏密和高低,仍然可以看出來那一溜是煉鋼廠,這半拉是煉鐵廠。”

半半拉拉,◆不完整;未全部完成的。如:事情說了個半半拉拉他就不說了。如:活幹了個半半拉拉就丟下了。

白拉,◆方言。駁斥;搶白。○《醒世姻緣傳》第八五回:“﹝[狄希陳]﹞對着[童奶奶]眾人說道:‘這大舅真是韶道,僱個主文代筆的人,就許他這們些銀子……’[童奶奶]道:‘你呀,我同着你大舅不好白拉你的。我雖不是甚麼官宦人家的婦女,我心裏一象明白的。’”

安拉,◆阿拉伯語的音譯。伊斯蘭教所崇奉的神名,即“真主”。該教相信安拉是創造萬物的無所不在的宇宙唯一主宰者。○《中國民間故事選?太子愛嚇山》:“‘安拉!’衛兵們沉痛而又懷着希望地說,‘但願您成功!’”

阿拉氣(阿拉气),◆亦作“阿拉奇”。◆滿語。酒名。○[清][陳其元]《庸閑齋筆記?聘盟日記》:“語畢,親執金杯酒,(滿語名阿拉奇),[顧提督]賚我飲,余飲少許,仍敬還提督。”

阿拉奇,◆見“阿拉氣”。

阿拉,◆1.阿拉伯語的譯音。伊斯蘭教所信仰的神的名稱,該教相信[阿拉]是創造宇宙萬物的唯一主宰。○[中國]通用漢語的穆斯林稱為“真主”。2.方言。我;我們。○[魯迅]《集外集拾遺?公民科歌》:“公民義務多得很,只有大人自己心裏懂,但願諸公切勿死守我的教科書,免得大人一不高興便說阿拉是反動。”○[葛琴]《羅警長》二:“謝謝儂!阿拉工人格事體,用勿着儂來管。”◆补义条目■藏语译音。(1)一种白酒的名称。○徐珂《清稗类钞·饮食》:“藏人又嗜酒,酒兩種,一名阿拉,如内地之白酒。”■(2)表达恭敬的语气词,后用来尊称活佛。○尕藏加《藏族佛教称谓漫谈》:“‘阿拉’,是藏文(A玻欤幔纾螅┑囊粢耄该词在字面上看,没有实际的意义,是一种表达恭敬的语气词;自从成为‘活佛’的别称之后,该词就有了实际的意思。在不少藏族地区尤其是安多藏区以‘阿拉’一词来尊称活佛,并成为活佛的专用名称,从而完全代替了活佛的另外两种重要称谓,即‘珠古’和‘喇嘛’。因此,‘阿拉’一词已蕴含一种引导信众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殊胜意义。”■补证条目■方言。我;我们。○《负曝闲谈》第十九回:“阿拉格酒錢是勿能欠格噲。”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dat.com/5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