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住院时间缩短 自付费用下降(引题)
黔南医保支付改革探索“医保患”共赢机制(主题)
贵州日报讯(记者 梁晓琳)“没想到入院手术到出院仅花了2天时间,医保结算后个人只花了2000多元。这样的医疗服务,我非常满意。”7月8日,黔南州居民李女士在黔南州人民医院完成了乳腺肿瘤手术出院时说。
李女士享受便捷、实惠医疗服务的背后,源于黔南州新型医保支付方式DIP的支持。
传统医保支付方式主要根据诊治过程中用到的服务项目、药品耗材等情况进行结算,医保根据费用按比例报销。这种医保支付方式容易造成过度医疗,导致医疗资源浪费、医保基金流失和增加患者医疗负担等问题。
相较于传统医保支付方式,DIP是一种“管用高效”的医保支付方式,实现了“医、保、患”三方共赢。
“像乳腺肿瘤这类疾病,在DIP改革以前,患者等待床位时间较长,入院以后术前检查3天,做手术1天,做完手术还需要住院两三天,个别病人可能住院时间更长。DIP改革后,医院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大力推动日间手术,使病人免去等待床位的苦恼,术前检查可在门诊集中完成,1天时间完成手术,观察后出院,总时间也不超过48小时,提升了医疗资源利用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黔南州人民医院医师刘佳俊说。
黔南州自2020年获批国家DIP改革试点以来,通过标准化构建DIP支付体系、专业化推进DIP管理运行、指标化评估DIP运行效果,不断探索改革,实现“医院、医保、患者”三方共赢。
标准化构建DIP支付体系。黔南州制定《黔南州DIP数据管理规范》,引进第三方技术团队,严格按照国家DIP技术规范开展数据校验和分组测算,由黔南州医保部门牵头统一建设全州DIP信息系统,搭建“互联网+病种目录+分值管理+支付管理+综合监管”的DIP大数据应用平台,有效推动疾病诊断、手术、医保“三目录”编码规范化接入国家医保平台。同时,黔南州还以国家预分组为基础,结合本地实际,按照直接组合法和编码归类法,以主目录为基础、辅助目录为修正建立病种目录库,实现DIP病种目录本地化、病种分值测算科学化和多元支付协同集成化。
专业化推进DIP管理运行。黔南州组建以州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从医保、卫健等行业部门和医疗机构抽调133名技术骨干,组建1个工作专班和6个工作组,实现工作落实专班化。同时,制定《黔南州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经办管理规程》《黔南州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结算实施细则》《黔南州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工作考核方案》,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原则,确定全州医保基金支出预算总额,为医保成本控制提供精准依据,实现管理规程精细化、考核奖惩合理化。
数据显示,DIP改革以来,黔南州级三级医院CMI(病例综合指数)值由1891.56提升到1976.84,二级医院CMI值由1067.34提升到1133.63;全州药品耗材及检查检验费用占比由63.45%压缩至60.17%,费用指数单价由5.52下降到4.8;州级医疗机构向下转诊病人同比上升80.79%,县级向基层转诊病人同比上升42.14%。同时,患者住院率为14%,低于全国平均值16.64%,患者人均住院天数由实施前的9.3天下降至8.4天,住院时间缩短9.68%,患者人均住院自付费用由实施前的1525元下降到1406元,下降幅度为7.8%,费用指数单价由5.52下降到4.8,降幅达13%。
2021年,在国家医保局对全国71个DIP试点城市进行交叉全面评估中,黔南州顺利通过评估并获优秀等次。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dat.com/18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