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来了,是饮料消费的高峰期,面对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的瓶装水和饮料,该如何选择呢?
(1)瓶装水。 瓶装水或者包装饮用水其实是一个很宽泛概念,分类方法很多。根据目前实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19298-2014)的规定,包装饮用水的产品名称不得标注“活化水”、“小分子团水”、“功能水”、“能量水”以及其他不科学的内容。按照来源和加工方法分为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纯净水,其他饮用水三大类。
1.饮用天然矿泉水。 矿泉水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钻井采集的,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必须在原产地灌装,没有受到任何污染,各项指标必须达到相应要求。所以矿泉水是有严格产地认证要求的。 缺点:产量少,生产和输运成本高,单价高。优点:口感清甜,矿物质含量高,非常好的饮用水。
2.纯净水。一般以受保护的地下水源或城市公共自来水为生产用源水,水质必须符合相应要求,采用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当的水净化工艺,加工制成的包装饮用水,在瓶装水中消费量最大。 缺点:不含任何电解质,会导致体内电解质溶解而丢失,不适合需要大量补水情况下。优点:便宜,不含任何杂质,口感尚可。
3.其他饮用水。其他饮用水所包含的种类有很多,如饮用天然泉水、饮用天然水等等,我们拿其中比较常见的天然山泉水举例。因为也有“泉水”的名头,许多人容易把它和矿泉水混为一谈,但是两者差别较大。根据国家标准饮料通则中对于两者的定义来看,天然泉水是以地下自然涌出的泉水或经钻井采集的地下泉水,并未像天然矿泉水一样强调其来源于地下深处,也未对所含的矿物质、微量元素等有所要求。一般来说天然矿泉水的矿物质含量更高,口感独特。然而天然泉水这一细分品类没有明确的国家标准,故而很难从整体上评判此品类的优劣。缺点:细分品类没有国家标准,部分产品因产品定位价格较高。优点:不同针对性的产品可满足更多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2)电解质饮料。电解质饮料在国家标准饮料通则的分类中属于特殊用途饮料,是指添加了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及其他营养成分,能为机体补充新陈代谢消耗的电解质、水分的制品。其电解质成分主要指各类矿物质离子,如有钠、钾、镁、钙,也有相应的阴离子,如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磷酸根离子,还可以包含柠檬酸盐等有机盐成分。其渗透压和酸碱度比较接近人体体液成分,可以长时间储溜,保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所以非常适合大量补充水分的情况,如马拉松等高强度长时间运动,或者高温高湿环境下。但不像运动饮料一样有此细分品类的国家标准规定了所添加的钠、钾含量等,需要消费者具备一定的知识来辨别产品的优劣。缺点:部分电解质饮料可能添加剂较多,导致渗透压高,不利于补水。优点:能够迅速补充人体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非常好的饮用水。
(3)苏打水。一般来说就是碳酸氢钠(化学式为NaHCO?)的水溶液,具有弱碱性。自然界中存在天然苏打水,但是产地极少,除含有碳酸氢钠外,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成分,因此是非常好的天然饮料。但这一品类现在还没有细分的国家标准,但有包括天然苏打水、苏打水饮料、无气苏打水在内的团体标准。根据中国民族卫生协会的团体标准来看,无论是饮用天然苏打水或无气苏打水饮料,定义中都指出是不含有或添加二氧化碳的。市面上有一些名称为苏打气泡水、或者有添加糖的苏打水等饮料实际上是遵循了碳酸饮料的国家标准。缺点:苏打水的确具有弱碱性,但不能真正改变体内PH值,更没有酸碱体质一说。而高糖和添加甜味剂的苏打水不适合长期饮用,渗透压可能偏高。优点:对于胃酸过多人群可以中和部分胃酸,利于消化。安全生产的苏打水是健康的,几乎所有人可以长期饮用。
(4)功能性饮料。日常大家习惯把能量饮料、维生素饮料、营养素饮料等叫做“功能性饮料”,但实际上根据国家标准饮料通则,是没有“功能性饮料”这一分类的。饮料通则中运动饮料、营养素饮料、能量饮料、电解质饮料都是属于特殊用途饮料这一分类。是指加入具有特定成分的适应所有或某些人群需要的液体饮料。会根据不同的需求添加维生素、糖、电解质、氨基酸,咖啡因、牛磺酸,植物提取物等功能性成分。其中运动饮料有单独的国家标准,规定了其营养素的添加量。运动饮料的基本添加成分就是钠钾盐和糖,而且比例应在一定范围内,而维生素等为非必须添加成分。糖一般为复合配方,葡萄糖,果糖,蔗糖和低聚糖混合,可以提高糖的吸收速率,也可以改善口感。含糖量一般在6%左右。钠、钾盐一般以氯化钾、氯化钠等形式出现。缺点:价格高,需要针对性推荐,一般高渗透压,不适合长期大量饮用,也不推荐为日常的饮料。优点:口感好,在大量运动,急需补充能量,抗疲劳等情况下可以少量饮用。
(5)碳酸饮料,又叫汽水,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充入二氧化碳气的饮料,但不包括自身发酵产生二氧化碳气的饮料。由于碳酸容易解离,可以带出部分热量,所以碳酸饮料清凉解渴,风味独特,比较受年轻人的喜欢。可分为果汁型、果味型、可乐型、其他型等。
没有一款饮料是万能的,但不喝水是万万不能的。作为一般人,优先推荐白开水和淡茶水作为日常的饮用水,少喝可乐,果汁等含糖饮料。运动人群可以选用运动饮料,部分情况下适当选择特殊用途饮料但不宜大量饮用。
参考文献:
1.《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
2.GB/T 10789-2015 饮料通则(含第1号修改单)
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19298—2014)
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GB 8537)
5.T/CNHAW 3-2018 无汽(气)苏打水饮料
6.T/CNHAW 0002-2017 饮用天然苏打水
7.GB 15266-2009 运动饮料
8.GB/T 10792-2008 碳酸饮料(汽水)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dat.com/8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