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OUT
一间老店
它也许是一家人的生计,也许是一个人的坚守,但肯定是一座城的记事本,时光飞速滑过,而老店会默默记住所有事。趁它还没完成使命,我们有必要去记录,如果你有熟悉的老店,也请带上我们一起去探访。评论区里告诉我们你心中的老店,让它进入我们的专栏。
#兰溪 #在地文化 #老店
点击观看独家视频
有些人,是天生抵挡不住甜蜜诱惑的。
坐在满是糖果的店铺里,徐向娟品尝了大半辈子的甜。

“其实也没别的,就是因为喜欢吃糖。”
当问起开启糖果事业的初衷,她说得很简单,脸上挂着的笑容却足以道出她对糖果的迷恋。

甜蜜的事业。
徐向娟的『甜蜜蜜』已经甜了31年。

老家龙游的她与老公相识于龙游毛巾厂,婚后老公想回兰溪生活,于是她便辞掉了工作,夫唱妇随。
他们的爱情很甜,即便是工作也接受不了短暂的分开。

于是,在朋友的建议下,小夫妻选择成为黄龙洞市场的第一批经营者,并且给店铺取了一个沿用至今的名字——甜蜜蜜。
“这样就可以在一起呢。”

不过吃糖简单,但是卖糖果可能并不容易。
“那个时候同龄人很多都是在厂里上班,很少有人愿意当个体户,感觉做生意有点难为情的。”
九十年代的兰溪正沉浸在它最辉煌的繁梦里,找一家有保障的企业上班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工作稳定,收入也还不错。

徐向娟做出这样的选择是需要勇气的,可事实证明,她的选择没有错。
“后来觉得自己做生意也蛮好,心情总是好的时候多。”

毕竟,这是个时时面对“新人”的生意。这份甜蜜事业不仅可以让自己甜蜜,还甜到了千千万万新人夫妻的生活里。

走在别人前面。
徐向娟一开始售卖的不仅仅是糖果,还有酒水和炒货。
“喜欢。”
问及为何在其后选择专注于糖果,徐向娟说得最多的就是这两个字。

“一开始也是不懂的,都是跑到义乌市场拿货。”
从最初的普通糖果,到现在的200多个品种,徐向娟花了三四年时间摸索门道。

那个时候不注重包装设计、颜色搭配,只要给个预算,徐向娟把货配好,这生意基本就成了。
但到了现在,年轻人们更追求细节和个性化。
“喜糖生意越来越需要动脑筋,客人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的服务也要不断更新。”

老模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和顾客聊他们的想法,按需定制是如今的常态。
即便是送货,也很少像以前一样客户自己上门来拿了,而是要一站式地送到酒店,生意忙时,下午还在紧张地组货,晚上就摆上了酒席的餐桌。

“我们的销售额一直是稳步上升的。”婚礼季的时候,一天要做几十对新人的货,而且还不能出错,加班加点包装,回家倒头就睡是常态。
“就是要走在别人前面。”
徐向娟一直用这句话鞭策自己,也支撑着她把店经营至今。


老少搭配是如今的动力。
现在的甜蜜蜜是徐向娟做店前销售,老公负责管理仓库、送货,儿媳妇负责进货和工厂对接。

几十年过去,与徐向娟同一批入驻黄龙洞市场的副食品商户只剩甜蜜蜜这一家了。
问及原由,徐向娟认为,一是做得不好,生意拓展不开;二是大家都到了快退休的年纪,没有接班人。

但对甜蜜蜜来说,这不是问题。
“做得挺好,客源也好,放弃掉多可惜。”
儿媳妇王殷婧自然地接过话茬,如同她婚后顺利地融入店铺经营一样。

“老少搭配挺好的。”
如何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上保持住领先位置,徐向娟显然颇有心得。
年轻人更喜欢和同龄人交流,相似的偏好,更能带动年轻人的生意。所以老客户是徐向娟在维持,而新的客源,大概就要年轻人来开拓了。

尽管在疫情的特殊时期,生意难做,同往年同期相比,店铺的销售额最起码少掉了三分之一。
原本准备办一场轰轰烈烈婚礼,因为疫情延期或者取消,等到后来补办,来的人也少了,很多东西也无需再添置。这便是疫情下的难处。

但可以肯定的是,后继有人的甜蜜蜜,靠着热爱和坚持,一定能够坚定地走下去。
“来一趟就是朋友。”临走时,徐向娟拿出一大袋的糖果执意让我们带走。
也许,这就是她的事业“蜜”码。

甜蜜蜜喜铺
·地址·
黄龙洞副食品市场
4116-4118号
-END-

/特约合作/

原创不易,请点【赞】+【在看】
让更多人看见更好的兰溪
文案:观台、J叔
摄影:麋鹿工坊 皮叔
编辑:观台
有我们在这座城市不会老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dat.com/3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