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大江
“我们到后来基本上就是重新创业一样,如果输了的话,可能就要重新去打工了。”脸上带着笑意,华叔一边轻描淡写的说着自己的创业经历,一边将茶杯递给我们,沏茶的动作行云流水,像是重复了很多遍。
如同喝茶这个爱好一般,华叔对资本的态度,也不像现在年轻创业者那么激进,显得相对冷静保守。华叔认为,“中国餐饮市场资本化这块还没有成熟”,而在他的规划里,农耕记餐厅板块不会考虑资本化。
但他看好预制菜的前景,将其作为农耕记的第二赛道重点发力,还会以全新品牌命名,也会考虑资本化,“我是看好预制菜这个赛道,而且这个赛道真的会非常大,疫情其实只是激发了它;我们餐厅这个板块不会(考虑资本化),但是后续肯定预制菜这块会。”
3月25日,我们在农耕记龙华的研发基地见到了创始人冯国华(以下称为“华叔”),华叔一身黑色衣服,很热情的招呼我们,说话的语气也很温和,身上看不到什么商人气息,很接地气。

在深圳,这座除长沙外湘菜馆最多的城市,农耕记已经有60多家直营店,农耕记这个品牌也已经成为不少深圳消费者眼里湖南菜的代表。
一方面深圳湘菜馆繁多,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深圳湘菜行业竞争激烈,想要突围并不容易。
根据大众点评显示,目前深圳湘菜馆就有6600多家,这还不包括没上大众点评的各种街边小店。
从企查查可以看到,与“深圳湘菜馆”相关的企业就有8060家,但还处于在业/存续状态的只有4763家。
农耕记又是如何从深圳湘菜馆这片红海里厮杀出来的?近日,独角Mall也采访到了农耕记湖南土菜创始人华叔。

农耕记海雅缤纷城店

十多年餐饮从业经验
品牌创立最难的是占领顾客心智
华叔来深圳很早,早在2004年就来深圳了,在创立农耕记之前,已经有十多年的餐饮从业经验,以及一些在他看来还不算成功的创业经历。
品牌创立之初,华叔也曾担心消费者对“湖南土菜”这个湘菜细分赛道的接受程度,以及运输和供应链等问题。
所幸的是,农耕记在深圳很成功。
您觉得创立一个品牌最难的是什么?
“创立一个品牌最难的我觉得是占领顾客心智吧。因为品牌创立更多的是你要自己想清楚你做哪一群的生意。
其实我们最早以前也做了好几个品牌都没有成功,原因其实也是自己当时没有特点,随波逐流,所以说占领不了顾客心智,然后顾客对你认知也不强。但是这几年农耕记在这方面还是做了很多工作,其实我觉得就是品牌的定位。”
当时为什么想到做“土菜”这个定位,是因为当时市场上没有做土菜的那种湘菜是吗?
“当时有,不过就像农家菜,他们都相对来说,有些名不副实,就是他们打是打的农家菜,但是它事实上做法都不是按照土菜的做法,它原料可能就是就地买的。

来源:摄图网
我们来做的时候,后来原材料都从湖南拉过来,做法也是按照湖南的做法,师傅也是纯正的湖南师傅,做的相对来讲比较地道,而且早期我们的店在环境上都是做的很湖南。”

农耕记研发团队 来源:农耕记福利号
据华叔介绍,目前农耕记百分之八九十的食材都是从湖南运过来的。
而为了解决原材料问题,农耕记在湖南建了很多基地和收购点,包括养鱼基地、养鸡基地、腊肉基地及蔬菜种植基地等,并且在怀化、攸县、衡阳、浏阳、益阳都有收购点。

重点发力预制菜,超70%都是老顾客
疫情期间一天能卖一两万份
近两年因为疫情反反复复,对餐饮行业冲击很大,有媒体统计了相关数据,仅去年就有100万家餐饮相关店铺注销倒闭。
3月接近尾声,深圳也才逐渐从“封城”的慢节奏生活中恢复以往的深圳速度。
为了应对这样的消费大环境,农耕记在2020年开始尝试预制菜,并在2021年正式切入预制菜赛道,也计划将预制菜纳入其第二赛道,重点发力。此外,农耕记还专门在龙岗建了一个8000㎡的预制菜工厂。
华叔表示,预制菜不会以农耕记命名,未来会重新起一个专门做预制菜的品牌。不同于农耕记专注于湖南菜,预制菜将来会涉及川湘鲁粤八大菜系。
目前,农耕记的预制菜SKU有40多个,华叔表示,未来预制菜大概要做到100多个SKU。

您曾经表示,“复购率才是衡量一款产品成功与否的标准”,农耕记预制菜的复购率如何?目前在各个零售渠道的销售情况如何?
“我们现在70%多都是老顾客,都是重复购买,相对很高。除了疫情这段时间我发了点朋友圈,我们店里预制菜没有做其他任何推广,就是自己销售。
一方面也有农耕记本身口碑就好的原因,大家到处看得到农耕记的广告,也吃过农耕记的东西,他可能对农耕记有信任背书,看到了以后就买回去试了一下,觉得还不错。另一方面我们做的是比较偏生鲜的,大家可以一目了然,看得到它品质好不好。
我们目前是盒马、天虹、朴朴、沃尔玛、钱大妈5个平台在卖,他们这几个都卖的还不错,像我们疫情期间的时候一天差不多有一两万份,然后现在也在五六千、七八千不等,总体来讲这个数据的销售是呈上升的趋势。”
像这种生鲜的话,其实会有一个库存问题,那现在咱们这个库存问题会怎么解决呢?还是说先预定我们再生产?
“我们现在也有像你说的这个,因为生鲜做供应链最大的问题,其实是损耗的问题,我们在这块现在相对来讲还算是比较低,比较低的原因是我们基本上要订单生产。
今天天虹跟我报1000份,报2000份还是报3000份,他报给我,我就会根据他的订单来生产。我没有说像他们要生产放在那里,然后就坏掉。
事实上我们过了保质期,也是会有一些处理,但是相对来讲是比较偏低的。”
目前各大品牌都在抢滩预制菜行业,比如千味央厨、安井食品、九毛九、盒马等,您认为农耕记预制菜有什么优势呢?
“大家买预制菜除了方便以外,他还是希望能感受到食材的好坏、味道的还原。
所以说我的优势就是,第一,我们有自己的技术,第二,我们有自己的供应链。
我在做农耕记的时候,就建了很多源头的这种基地,蔬菜基地、养殖基地等,我们原材料会比别人可能在这方面投入的形式会多一点。
第三,我们在深圳有60多家实体门店,实体门店其实就是一个体验店,他在门店吃过,顾客他能体验到,我们在深圳也有品牌力。
我们投了这么多年广告,基本上在深圳大部分人都应该知道,所以说我们在深圳做这一块肯定有优势。
第四,就是我能把味道还原,大家还在讲究味道嘛。”
目前,农耕记预制菜主要还是在深圳销售,不过华叔表示,等把深圳做透了以后,会进到以深圳为周边的城市,或者广州、上海这样的大城市。
对于预制菜这个赛道的前景,华叔也表示很看好,“我认为疫情催化了这个行业的发展,但是疫情过后,预制菜的增长只会越来越快。”

未来开店计划以深圳为主
外卖占到整个堂食营收的20%
未来,农耕记餐厅还是会专注湘菜这点,并不会有变化,但品牌会做一些延申品,比如农耕记辣椒酱、农耕记佐料等。
现下农耕记已经打造了4种门店类型,包括轻快简约的写字楼店模型、以家庭为主的社区店模型、800㎡以上的体验店模型及特色突出的购物中心店模型。
根据官网显示,农耕记目前在深圳有60多家直营店,值得注意的是,农耕记还并未在深圳外开店。
不过据华叔介绍,农耕记今年将会在海口万象城开出第一家省外店,未来的开店计划则还是会以深圳为主。“我们可能还会继续开(在深圳),还会优化一些门店,因为早期有些店合同要到期了,有一些经营状况不是很好的,或者曾经的一些房租比较高的,我们就把它慢慢优化掉,还是以深圳为主,后期会沿着深圳周边慢慢开。”
在问及何时开到深圳周边时,华叔也表示,“有合适的位置就行,我们已经做好准备了。”
感觉农耕记菜单更新还挺快的,新菜研发也快,咱们菜单的更新频率是怎样的?
“我们叫做菜单是一个季度一大换,一个月一小换,我们大换大概在40%~50%的控制率,小换大概在20%,每个月都有调整,我是希望湖南出了什么东西,深圳就能吃到。
根据季节的更新,我们这个轮换度很高,有些菜可能就这个季度吃了以后,你要等到明年才吃得到。像你现在我店里面吃石锅鱼,你就吃不到,樟树港辣椒也没有。
第一,我还是希望我们的顾客能够按照四季的规律来吃东西,这个其实有利于健康的。
第二,还有口味问题,就是应季的东西可能会更好吃一点,反季大棚的东西肯定没有那么好吃。”
农耕记线下门店的具体盈利情况如何,方便透露一下吗?
“我们在没有疫情的前提下,就是正常恢复的话,我们的生意应该还算可以的,基本上每天绝大多数的店都要翻台,都要做到一轮两轮左右,甚至有些店做到四五轮都有。
比如车公庙店,罗湖有些店,其实福田的几家店也都很好。
你像现在疫情这个情况就不是很乐观啊,我们现在恢复可能就只有3、4成。
整体来讲我们绝大多数的店还是比较好,也有极个别店还差一点。”
外卖作为农耕记的重要补充渠道,目前这方面的情况如何呢?
“我们外卖做的还可以,大概占了我们整个堂食营收的20%,整体来讲还不错,因为我们也还算是比较注重外卖的。”

自我定位“产品人”
餐厅板块不会考虑资本化
华叔称自己为农耕记的“首席产品官”,笑称自己就是个产品人。
而在农耕记,华叔给自己的定位有两种,一是公司整个战略,另外一个就是产品。
在华叔看来,这是非常致命的两点,战略做错了,一切都是白搞,而产品不行,战略再好也没办法承接。
对于网红品牌这个称呼,华叔也并不太喜欢,他更想要摘掉农耕记身上的网红标签,成为一个“沉淀下来”的品牌。
您对农耕记这个品牌有什么期盼和目标?
“我希望农耕记在深圳能够持续经营,能够成为深圳老百姓家常便饭的一个饭堂,成为他们的生活品牌。
我希望它将来能够像老百姓的饭堂一样,我想随便吃个饭,或者几个朋友聚个餐,有个地方干净卫生、价格公道、食材好的店,我们就希望成为一个这样的老百姓食堂。
我倒不想它成为一个特色餐饮,因为特色很难永远特色,3年、5年以后你就不是特色,特色它一定会过去的,所以我希望它能够回归正常。
我倒是希望能够经过我们的打磨、调整,能够沉淀下来,5年以后10年以后或者20年以后,在深圳还能够持续经营下去,或者还是老百姓喜爱的一个品牌,这是我们想追求的。”
您对餐饮资本化怎么看?
“我发现现在很多包括你们这种媒体很关注这块,其实我们要看业态。
我是认为中国餐饮市场资本化这块还没有成熟,因为中国人口味选择性太多,就是你很难持续维持顾客粘性。
也有很多人找过我们、投我们,我一直是拒绝的,我拒绝的原因是我心知肚明,就是这个堂食门店很难持续火爆,或者是持续增长。资本他要的就是增长,年年都要营收的增长,有些店为了增长没办法,那只有开店,但是你店在开,生意是在下降,其实恶性循环,到后来他会觉得做起来很累的。
所以说我们不会去考虑资本化,因为我觉得我做不到持续增长。
其实我也不看好餐饮能够持续增长,一个店一个餐厅正常的生命周期在5年,很多餐饮很难持续活过第二个阶段,一般在5年之内它就基本上结束了,很多餐厅活不过10年。
有些餐厅前期好的话就好那么两三年,刚开出来,你觉得很火,你跑到那儿拍照打卡吃一顿,然后慢慢就把它遗忘了,没有新的东西出来了,再过个几个月半年你看这个店都不在了。
放眼全中国来看,在中国做餐饮多少家,数不胜数,但是活过30年还持续增长,或者是一直还活得很好的连锁店,凤毛麟角,20年的餐饮连锁、20年以上的这个连锁也屈指可数。
我们餐厅这个板块不会考虑资本化,但是后续预制菜这块会。”
我们做餐饮,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食品安全问题,您对食品安全问题怎么看?
“食品安全这个是做食品行业最底线的东西,包括这次酸菜事件(315土坑酸菜事件)。
我觉得餐饮它就是个良心事业,我一直是说做菜如行医,这是吃进肚子这个事一定是要非常重视,所以说在我们公司的第一条红线就是食品安全。
做良心菜赚良心钱,这个是吃到嘴巴里,我们公司讲话最有权利的就是搞食安组的,如果发现任何食品安全有关,他觉得你不行,他可以随时干掉你。”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dat.com/3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