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cindy早期无口罩照片,抖音cindy早期无口罩照片知乎?

Cindy说:

土根每天从幼儿园回家,都会打开ipad看动画片,但前几天我发现他对动画片失去了兴趣,而是开始看某视频网站“热点”里的短视频,一个视频的时间是在1-3分钟左右,内容有动画片的片段,也有一些搞笑的综艺、电视剧等,类似我们的微信、抖音短视频,虽然播放速度没有那么快,但我看到土根切换得非常快,不要看了就换一个。

抖音cindy早期无口罩照片,抖音cindy早期无口罩照片知乎?

被我立马阻止!

我个人是非常不赞同孩子独自看这类短视频的,我有时候休息的时候也会翻微信短视频,土根会来和我一起看几眼,但我自己是绝对控制时间的,因为我知道看短视频特别容易沉迷(也千万不要一直在孩子面前刷刷刷),如果放任孩子自己看,一是内容参差不齐,二是他根本不会有节制,一旦养成习惯,对大脑的发育、思维模式、专注力都会产生影响。

抖音cindy早期无口罩照片,抖音cindy早期无口罩照片知乎?

有轻松获得的快乐,为什么还需要思考?

可能你我都有这样的感受,刷短视频很爽,基本不用动脑,一个晚上就在手指的滑动间灰飞烟灭了。我觉得这是一种特别“丧”的习惯。

“短视频”可以说就是抓住“人性的弱点”而生的,有如此轻松获得的快乐,谁还去追求深度的思考?

刘擎教授在《十三邀》中提到,“现在学生的阅读能力好像下降了。一门课读6本书,3周读1本书,应该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他们却有障碍。因为他们把太多时间花在段子和小视频上。

抖音cindy早期无口罩照片,抖音cindy早期无口罩照片知乎?

刘擎称这种现象为“成年人的童稚化”,即沉湎于大量丰富、好玩、有意思的资讯中,导致记忆、思考、注意力逐渐丧失,回归到童年时的思维状态。

对于大人来说尚且如此,孩子呢?他本身的思维模式还没有建构起来,当遇到散乱无序的短视频内容,看似接触的“奇奇怪怪的知识又增加了”,但其实能记住的+有用的非常非常少。

抖音cindy早期无口罩照片,抖音cindy早期无口罩照片知乎?

以前我们学传播学的时候,还只讲到看电视对孩子的影响,长时间暴露在电视下会让其理解能力下降,读不懂文字,看不了深度严肃的内容;现在发展到短视频,更是碎片化的感官刺激,让人更难以静下心来看文本、进行复杂化的思考。

这对于学龄前的(即将读小学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实际的问题。

你看到的,只是你想看到的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某数字研究院研究算法的调查,对于“俄乌战争”,发现支持乌克兰的人看到的信息都是乌克兰必胜的;支持俄罗斯的人看到的消息都是“普京的人格魅力”或者“连泽斯基小丑”的。

是不是有些惊讶,又在意料之中?

当我们在看短视频的时候,到底是我们在刷短视频,还是短视频在“刷”我们?在大型互联网算法眼中,明显是短视频是在“刷”我们。当系统足够了解你的时候,推荐的都是你喜欢的。不喜欢的内容,越来越少出现在你面前。

抖音cindy早期无口罩照片,抖音cindy早期无口罩照片知乎?

这其实是大数据下的一个陷阱,你会发现,身边很多人你无法“说服”他,他的思维越来越偏执和自恋,以为自己掌握了真理,却完全看不到世界另一面的样子。

这是特别需要“警醒”的,当孩子在刷短视频的时候,也许他的思维也在不知不觉被狭隘、被固化、被操控。

我们大人就首先要破除这种思维陷阱,兼听则明,少些秘汁自恋。

什么都想2倍速!

现在追剧的人,很少有原速播放了的吧?那天土根爸在用dvd看一部老电影,文艺片特别缓慢,以前能陪他一起看2小时电影的我,恨不得电视也能开2倍速。

可是有些经典的电影,速度就是它影像内容的一部分,带给你留白和思考。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如此烦躁不安,享受不了一点慢生活?

抖音cindy早期无口罩照片,抖音cindy早期无口罩照片知乎?

那天瓜妈和我说,她强迫自己看任何片子都原速播放,因为她的快节奏生活已经让她失去耐心,那天看瓜瓜写作业,他稍微磨蹭一点心里就光火;带他看音乐剧,就全身难受,怎么不能拖进度条……她知道是自己该慢下来了。

无处不在的“加速”标志,包括一些短视频本身就是急速播放的,花样纷繁的对强刺激让大脑不断分泌快乐的多巴胺,以至于你的大脑一旦缺少这种“及时满足”,变得焦躁不安,面对相对单调的文本,难以集中注意力……孩子将来还怎么能坐下来看那些大部头的著作?

所以,当土根用手指划划划内容且不想看慢吞吞的动画片的时候,我立即停止了他的行为,我可不希望孩子这么小就被控制啊!

Cindy最后说:

现在土根知道,妈妈给他看动画片,但是不允许他自己看短视频,只有在我的陪伴下,有时候可以看一些科普类、故事类的短视频。

现在疫情在家,孩子停课一定会更多接触电子产品,但任何新媒体的出现,都不是洪水猛兽,看你怎么控制和使用。我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媒体形式出现,而且我们这一代孩子的未来,一定是充满了各种多媒体形式的,甚至以我们想都想不到的方式出现。不用过度焦虑,但希望我们自己和孩子都不是这些新形式的奴隶。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dat.com/25919.html